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黃煌煇:台灣曾有6次海嘯文獻紀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1 15:07:31  


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表示,根據文獻紀錄,台灣曾經有6次海嘯紀錄。(成功大學提供)
  中評社台南4月11日電(記者 趙家麟)日本9.0大地震、大海嘯震撼全球,水利工程專家、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11日表示,過去台灣曾經有6次海嘯紀錄,並造成嚴重破壞,對於大型海底地震造成海嘯災害的可能性,政府應先整合資源投入研究,掌握先機。

  黃煌煇博士從事水利工程研究數十年,是世界非線性波動力學先驅,11日上午應邀參加新北市政府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日本大地震、大海嘯之後─新北市面對環境災變的因應與反思”座談會發表專題演說,對於海嘯的生成、海嘯與地震的關係、以及海嘯災害實例,從專業角度提供建言。

  黃煌煇指出,海嘯是由於地震、火山爆發或海底坍方所引發的重力長波。海嘯的傳播速度驚人,可達每秒150至215公尺,幾乎與噴射客機同樣快速。

  根據歷史記載,台灣自西元1661年至今疑似海嘯的紀錄即有6次之多。其中較具爭議的是1781年發生在高雄的海嘯,相關記載的傷亡相差頗巨。

  較為明確的則屬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基隆海嘯,係由基隆東北方的海底地震所引起的。當時基隆尚未建港,海域是漏斗形的海灣,海嘯進入海灣後,能量容易集中,水位大幅提高而推升至陸上,捲走居民數百,市街全毀,重創基隆。

  黃煌煇說,在歷史紀錄中尚不曾出現像南亞、日本如此巨大的海嘯破壞,以先前的南亞大海嘯為例,除了造成人畜傷亡、陸上建築物結構破壞受損外,大量廢棄物被帶到大海且沈積在珊瑚礁上,嚴重破壞了海洋生態,若沒有長期的調養生息,恐怕很難回復生機。

  再者,海嘯來襲後大量海水推移至內陸數公里,其間海水滲入地下,汙染淡水水源及地下水,造成土地鹽化,也是改變內陸生態環境的重大原因,絕對是日後重建災區的一大隱憂。

  黃煌煇說,日本受到9.0大地震、大海嘯的嚴重摧殘,同處地震頻繁的台灣不得不所有警惕。政府部門最好整合資源投入研究,事前掌握海嘯災害的潛在地區,做好防範規劃,減少可能的災害損失。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臺灣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