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官著力塑造友善的大國形象,這給了別國一把標尺,用以衡量中國的海上行為是否違反其所宣示的目標和意圖。這些國家越來越懷疑中國的誠意。據稱,北京正在制定一項海洋戰略,且很快要公之於眾。如果是這樣,北京將可澄清立場,它在周邊海空域反覆無常的行為可能趨於穩定。
北京將根據什麼原則制定首個海洋戰略?歸根結底,中國的所作所為一切都圍繞爭取國家海洋利益,同時避免不計代價的武裝衝突。沒有人想打海戰,中國尤其如此。武裝衝突不僅危險,且會無謂地浪費資源,即便打贏戰爭,也可能刺激落敗一方尋求報復。因此,北京傾向於“營造”有利的戰略環境,力圖不訴諸武力即取得重要目標。
但不戰而勝是極致,鮮有人能達到那種境界。如果說未雨綢繆是決戰制勝的關鍵,那麼和平時期較量的決定因素則是實力和技能的展示。中國領導層運籌軍力並以言論配合,使對手不敢挑戰或反對中國,可能被動員來對付中國的第三方也會因此失去鬥志。
只有言辭、實力和行動三管齊下,中國才能達到不戰而勝。中國外交官借助孔子和鄭和這類傳奇人物向其他亞洲國家發動魅力攻勢。同時積極打造與外交匹配的海軍實力。北京明白,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隊可在心理上影響對手。近十年來,中國人在周邊海域發起一連串外交行動,向外界闡明意圖,即便中國尚未具備足夠實力使其具有實質性分量。(作者詹姆斯.霍爾姆斯,汪析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