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民黨在南台灣的危機與轉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7 00:22:52  


 
  2008年國民黨重新在中央執政後,對南北失衡的問題,在兩岸ECFA協商過程中也提出了“三中”的概念把中南部問題納入特別考量,但其他尚未提出更積極的政策改變南北失衡問題。尤其,這幾年台灣各縣市地方財政稅收及歲入狀況進一步惡化,政府雖提出檢討財政收支劃分法的規劃,但立法進度牛步化,迄今為止也尚未具體落實。如果檢視“財政部國庫署”網頁所登載最近五年台灣地方財政收支狀況,即可以發現,南台灣各縣市政府(不含高雄市)在民進黨於中央執政期間(2005-2007),在以地方稅收為主的“自籌財源”項目,平均僅佔歲出的33.64%,遠低於北台灣(不含台北市)的47.21%;在國民黨於中央執政前兩年(2008-2009),南台灣平均“自籌財源”比例進一步下滑到僅有27.43%,同時北台灣平均亦下滑到36.17%。如果計算加上依照公式分配的統籌分配稅款所構成的“自有財源”項目,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南台灣該項目平均佔歲出有56.03%,僅略低於北台灣的61.56%,到國民黨執政期間,南台灣則下滑到僅有43.36%,北台灣則略為下滑到56.62%。從這些數字即可以發現,要解決台灣南北失衡的問題,有許多結構性的偏差必須要徹底檢討修正,否則台灣將持續處於一種失衡發展狀態,而國民黨到頭來恐怕都必須概括承擔某些責難。

  治理層次的施政品牌危機

  國民黨所面臨第二個危機是過去國民黨在南台灣各縣市執政的成績所造成的品牌效應,導致南台灣民眾對國民黨此一政黨品牌認同度偏低。南台灣選民為何在縣市長選舉支持民進黨居多?其實只要比較每一縣市過去不同黨籍行政首長執政的成績,即很容易理解。

  《天下》雜誌每年公佈縣市首長滿意度調查,幾乎已經是台灣最具公信力的政黨地方施政品牌調查,以去年該雜誌公佈的縣市長滿意度排名來說,前五名依序是高雄縣、宜蘭縣、高雄市、屏東縣、台南市,這五個縣市僅宜蘭縣在北台灣,其他全部都在南台灣,而且首長全部都是民進黨籍。《天下》的調查後五名從後往前數,依序是台北縣、基隆市、台中縣、新竹縣、台北市,這五個縣市僅台中縣在中台灣,其他全部都在北台灣,而且首長全部都是國民黨籍。這份調查透露的訊息非常清楚,亦即,在2010年,在少意識型態的地方施政,民進黨籍地方行政首長滿意度普遍高於國民黨籍地方行政首長;以及,南台灣行政首長施政滿意度普遍高於北台灣行政首長。

  雖說民意起起伏伏,《天下》雜誌每年同樣進行的滿意度調查,有些地方首長過去也曾名列前茅,去年不幸殿後,也有些由後超前,不能因此全盤否定北台灣國民黨籍首長以往的施政成績。甚至,南台灣過去也有幾位民進黨籍縣市首長,在每年《天下》雜誌所公佈的滿意度調查,始終排名居後。不過,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除高雄縣以外,南台灣其他縣市長期多半都是由國民黨籍首長執政,為何最後都逐一轉由民進黨長期執政?民進黨固然較擅長選舉操作,但在1990年代中期以後,在南台灣不同縣市,一些民進黨籍首長在《天下》雜誌或其他媒體的滿意度調查,始終名列前茅,確實累積出正面的施政品牌形象,導致後來國民黨即便推出優秀的人選參加首長選舉也難以突破,這也是難以否定的事實。

  選舉層次的政治動員危機

  國民黨所面臨的第三個危機是國民黨在南台灣政治人才甄補出現斷層,包括選舉菁英、地方派系、政黨機器等都面臨動員越發困難的窘境。就選舉菁英來說,國民黨的地方選舉菁英的甄補,近些年都是從最基層的村、里長選舉開始逐級培養,其他有基層動員實力的社經菁英,包括政治家族與派系菁英、社團領袖、中小企業業主或其他,則視其相對實力投入往上相當層級的選舉。隨著近年選舉花費不斷攀升,基層動員實力與財力成為黨內逐級篩選門檻的主要標準,至於其他社會形象、學識專業、論述能力等實質上僅能成為次要標準。以上這種篩選方式,雖然可以有助於國民黨長期掌握基層,但對國民黨在南台灣甄補政治人才卻有些不利的影響:一來基層動員實力與財力已經在國民黨內形成參政高門檻,所以會在各層級選舉阻絕不少社經菁英代表國民黨參選的機會,二來越往上的選舉層級越需要社會形象、學識專業、論述能力等條件,此時國民黨最多僅能在既有較低層級的選舉菁英中,尋找上述條件較佳者,或者依據上述條件往外甄補具有基層動員實力及財力者。在這種兩難困境之下,國民黨未來在南台灣各層級選舉菁英的甄選,尤其是越往上層的選舉菁英,將越發困難。

  以地方派系的動員來看,地方派系要能長期運作,關鍵在於派系菁英要持續擁有政治職位,才可以掌握一些公共資源來維繫組織運作,如果上層政治職位長期無法獲得,地方派系就會逐漸往下瓦解。南台灣國民黨所屬的地方派系之中,台南縣地方派系因長期缺乏政治職位及資源,最早開始逐漸崩解,包括山派與海派,早就幾近名存實亡,其他縣市地方派系則視其所掌握的職位及資源多寡,維持不等的運作。2010年底高雄市及台南市合併升格,原高雄縣及原台南縣境內的鄉鎮市級選舉全部廢止,預計更將嚴重衝擊到兩縣內地方派系的維繫。

  國民黨在南台灣的轉機

  上述列舉國民黨在南台灣發展的危機,分別從結構、治理、及選舉三個層次切入,大致上提出了幾個思考方向,這些危機由大而小、由遠而近,但策略上應如何解決?筆者認為要解決問題,首要在國民黨中央決策者是否看得到問題成因,避免“解決了錯誤的問題”,以致於徒然耗費資源;或者,錯過解決問題的時機,以致於最後反而“被問題解決”!

  有關解決問題的策略及步驟,其中牽涉到諸多複雜的資源分配、權力平衡、制度慣性、策略工具等等相關環節,恐怕需要長期投入大量心力及意志才可能稍有成效。不過,政治改革通常會因時機轉變而改變了問題的影響層面,支持與反對者的態度及利益分配也會出現轉折,進而出現不同的改革機會之窗。國民黨歷經南二都選舉及南、高兩席立委補選的敗選,緊接下來馬上就要面臨立委及正副總統選舉,如果能藉由選舉展現國民黨改革決心與方向,難道此時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之窗”?如果國民黨可以對長期的選舉動員模式、政黨施政品牌、南北結構失衡等問題逐一往上檢討,並且逐步調整相關作為,則上述危機未嘗不是國民黨在南台灣發展重要的轉機。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5月號,總第161期)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