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廣州5月1日電/羊城晚報刊載媒體人士錢克錦文章指出,到4月27日,泰國和柬埔寨的邊境衝突,已經持續六天。造成大批民眾逃離衝突區域的同時,也導致泰柬兩國代表停止談判的傳聞。雖然泰國總理及時否認終止談判,稱只不過是因故推遲而已,但事態的發展造成互不信任氣氛,由此可見一斑。
泰柬兩國,因為柏威夏寺和附近地區的歸屬問題,從2008年以來就時有衝突。事情本身有很多原因,包括歷史後遺症,也就是眾多分析所說的西方殖民主義造的孽。不過,歷史終歸是歷史。如果一個問題久拖不決,常常發作,在著眼歷史原因的同時,更應該看到,這更是當今政府和人的衝突,需要當事國甚至一些國際組織具備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智慧。
就泰柬衝突來說,不僅說明兩國之間還缺乏必要的信任,而且因為它們都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成員,還可能危及東盟國際聲譽。
自1967年正式成立以來,東盟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成員國增至十個,還有中國日本韓國等對話夥伴,即“十加三機制”。在促進東盟內部經濟交流和政治對話的同時,和東亞之間的自由貿易及政治對話發展得也很不錯,在國際舞台上也越來越有影響。國際上甚至有人樂觀地認為,東盟有望成為歐盟(歐洲聯盟)那樣的一個超國家的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