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天安門閱兵,是對新中國武器裝備發展的一次大檢閱。參閱部隊在地面有30個裝備方隊,展示的武器數量超過以往歷次國慶閱兵,而且性能也有了新的跨越,並能充滿自信地公布了型號和部分性能。閱兵中出現的國產第三代主戰坦克99式和96式雖在10年前的天安門廣場閱兵中已出現過,不過其內部設備已有了質的飛躍,外裝甲上的防護設施也有了可見的改進。汽車牽引的火炮已經退出了閱兵行列,參加閱兵的火炮都是自行火炮和車載突擊炮,其中的155毫米自行加農榴彈炮出口中東後被用戶認為優於西方同類裝備。東風-31甲戰略導彈在閱兵式上又再次作為重要方陣亮相,顯示出“個頭變小、威力更大”的特點,說明已具備了第二次打擊能力。再加上東風-21中程導彈和“長劍-10”巡航導彈的亮相,形成了遠、中、近程配套的體系,表明了中國軍隊核常兼備的戰略打擊能力大大提高。閱兵中的海軍因不可能“陸上行舟”,主要以車載方式展示了多種導彈,顯示出反艦和防空作戰能力的躍升。空軍受閱編隊的戰機達150架,是解放後歷次閱兵中數量最大、機型最多的一次,而且所有戰機都系國產,其中如殲-10、殲-11又屬第三代,令不少人感到神秘的國產預警機也首次加入受閱陣營。
今年1月11日,中國新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殲-20在成都進行了試飛,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能研製出這一代新戰機的國家(不過目前還只是樣機而未定型)。隨著全球範圍高科技的發展,航空作為高投入、高科技密集的產業,在世界上已經成為“貴族”產業,只有美國、俄羅斯還維持原有的完整的飛機製造業,歐洲國家必須聯手合作才能共同維持完整的航空工業,其他國家則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美、俄、歐洲航空工業體系裡的配角。在此形勢下,中國航空業能異軍突起,標誌著基礎工業、裝備製造業、材料科學、電子科學等各個相關領域都有了重大突破,並將改變未來空軍強國的格局。近些年國際上的局部戰爭已證明,空軍已成為“首戰之軍”,中國在世界戰機的研製領域已超越西歐而躍入前三名之列,這為解放軍空軍在確保“首戰用我,全程用我”提供了物質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