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之瑜 |
中評社台北5月9日電/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首度以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身分提出對兩岸看法,呼籲各方要抱持“開放務實”的態度,乍聽雖然語焉不詳,但仍能從過去透露的系列談話中,體會其深意,摸索其盲點。
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今天在聯合報刊文指出,整理蔡主席過去的發言紀錄,她如今開放之謂,無非就是奉勸大家對於台灣這個身分要能接受,不要拘泥在歷史框架中看待台灣。至於務實,她乃是間接提醒大家要看到“中華民國”的流亡政府屬性,故應該賦予一個更為貼切的“主權”身分。對開放務實的如此理解,與論者幾度指她看似矛盾地既要務實繼承ECFA的安排,又要開放全民公投以台灣人的意見表達接受,一脈相承,論者應可釋懷。
簡言之,這是一個被動台獨的主張,亦即國共若採開放務實的政策,就能接受之,如此最好;若他們拒絕開放務實,那也只是他們自己抱殘守缺而已,只要民進黨取得政權,就不會妨礙台灣作為大陸之外的“主權”實體。因而蔡英文的競選動機,是要把台灣贏回來。唯有民進黨獲勝,國共才能學得開放務實,一旦贏得政權,只剩如何去“中華民國”化與去大陸省籍的問題,沒有宣布台獨的問題。
蔡英文給自己的任務是走出歷史,這與她對台灣早已只是台灣的體認,息息相關,因此她不需要具體主張什麼,只集中在擺脫“中華民國”的任務上,這點在她先前要開放“憲法”給社會討論的談話中,已經反映,以便能將過去國共兩黨視為當然的框架,透過討論加以處理,因此是漸進與溫和的擺脫過程。這在李登輝當年組織三月學運,召開國是會議,南巡發動地方通電的手法中,早可獲得啟示。
從她自己的生活與實踐看,台灣固然在變成只是台灣而已,因而蔡英文有理由覺得馬英九父親的骨灰罈還刻著大陸省籍沒必要,“中華民國”的流亡屬性應該公開加以處理,但是台灣不只是她自己的經驗而已,大陸也不再只是社會主義極權專政而已。沒錯,她的台灣在變,但別人的台灣也在變,因為大家自己都不斷在變。反而是對“主權”身分的堅持,成為蔡英文與北京共享的保守。
強調人民主權,開放人民來去,賦予人民自由流通、自由信息、與自由身分選擇,要比她強調“國家主權”,警惕兩岸人民交往,管制人民身分更務實。影射北京處心積慮佔領台灣,是她所執著的台獨歷史觀,與“中華民國”的現狀相比,她更受流亡思維所牽制。
台灣人願意兩岸共同生活,北京也沒有意願攻打台灣,大陸人民更不會排斥“中華民國”提供的流通自由,這些,都值得蔡主席開放務實以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