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3日電/台灣《遠見雜誌》民意調查中心昨日公佈二零一二年“總統”大選民調,支持馬英九的比例為百分之三十八點九,力挺蔡英文的比例為百分之三十八點六,馬英九隻領先蔡英文零點三個百分點,在誤差範圍之內。
不過,被問到馬英九和蔡英文誰的特質與能力比較佳,“過去的從政經驗與表現”方面,馬英九大幅領先蔡英文十七個百分點;被問到馬英九和蔡英文相較,誰擔任“總統”比較能做到兼顧台灣利益與兩岸和平,馬英九也是以近十七個百分點遙遙領先蔡英文。
但在被問到“重大政策說明的溝通能力”時,蔡英文以百分之四十一點四的支持度,領先馬英九的百分之三十四點三;“領導團隊合作的管理能力”,蔡英文也以百分之四十二點一,領先馬英九的百分之三十四點四,差距為十點七個百分點。
新華澳報刊登富權的文章指出,從民調可以看出,台灣民眾對馬英九的政策理念較有信心,但對他的領導能力卻不大恭維,而且後者足以把前者抵消貽盡。
如果說,上述的民調數據,是由親綠機構或民進黨自己公佈,還是可以理解為“夜過墳場吹口哨,自我壯膽”的話,那麼,《遠見》雜誌並不是親綠媒體,而且還比較傾藍,都得出這樣的民調,那就值得警惕了。因為抽樣誤差為正負百分之二點七,而馬英九隻領先蔡英文零點三個百分點,也就是等於其實蔡英文已有超越馬英九的空間,馬英九危危乎矣。
實際上,自馬英九一九九八年參選台北市長以來,他每一次參加選舉,包括二零零二年爭取連任台北市長,二零零八年參選“總統”,及二零零五年與王金平爭選國民黨主席,包括《遠見》在內的各家民調,馬英九無論是支持度還是看好度,都是大幅領先其對手的,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他和對手之間旗鼓相當,不分軒輊的。
尤其是令人不解的是,目前台灣的經濟發展走勢頗佳,已以二零零八年九月開始的全球經濟低迷中強勁復甦過來,在經濟成長率、對外貿易、外訂訂單及工業生產等方面都表現亮麗。去年台灣地區的經濟成長率達到百分之十點八,比中國大陸的百分之十點四還要高。去年台灣出口達到二千七百四十三點四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三十四點八,為一九七九年以來的最大增幅。而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五千二百六十億美元,首度突破五千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但是,一般百姓對此卻感覺不到,因而被稱為“無感復甦”。去年底國民黨在“五都”選舉中形勝實輸,被台灣媒體形容為“國民黨敗在南台灣人民復甦無感”,並認為南台灣經濟不好,“中央”絕對有責任,但地方政府也難辭其咎,只是地方政府很會宣傳,放煙火、辦活動,製造有在繁榮地方經濟的現象,讓人民普遍對地方政府有好感,把經濟不好全歸咎在“中央政府”身上,這也是南部每逢選舉,藍輸綠贏原因之一。藍軍只有拼好經濟、選對人才、放大格局,才能穩住“二零一二”。
為何包括南部民眾在內的多數台灣民眾,會感受不到經濟復甦的喜悅呢?看來,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其一、有可能是目前的高增長率,只是對三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的補償性增長,不具實質意義。實際上,台灣二零零八年和二零零九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是遠低於正常水準的負百分之一點九三和百分之零點七三,去年的成長有一部分是要補回前兩年流失的成長,從較長期的觀點而言,人民當然不會覺得今年的成長有多好。另外,由於製造業三兆的產值有一半是要付給機器折舊,因而經濟成長也被這一因素所抵消。
其二、是普通民眾未能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這個問題又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台灣是淺碟型經濟,高度仰賴出口,目前台灣地區的經濟增長,是處於“台灣接單,島外生產”的經營模式。去年台灣雖然出口表現甚佳,但只有特定廠商會直接受惠,一般民眾沒辦法感受到好處,經濟即使高成長,民眾比較沒感覺。
實際上,由於產業外移,島內企業紛紛採取“三角貿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雖然對GDP有所貢獻,卻無助於促進就業及改善薪資,結果經濟成長只有大企業受惠,生產過程中的工薪支出並非由台灣地區的工人所享受,勞工還是苦哈哈,更要面對房價炒高、物價上漲等問題。另一方面則是生產成本增加,但轉化為工人薪金的價值並不多,實際上有數字顯示,工人工資十年來只增加百分之四點八九。
其三、是受益領域不均衡,既是行業不均衡,也是地域不均衡。前者,主要是開放大陸居民到台灣旅遊,是以往團進團出方式實行,只對少數特定業者有利,受益者是與酒店、旅遊巴士等直接相關的行業,其他與旅遊有關的周邊行業如計程車等,就分不到這杯“羹”;今年下半年若順利開放陸客“個人遊”,在觀光客活動範圍更廣的情況下,將有更多人受惠於陸客的消費能力,並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進而擴大內需市場。後者,開放大陸居民旅遊台灣,目前主要是台灣北中部地區受益,南部仍未直接分到“餅仔”。尤其是目前台灣經濟復甦北熱南冷,都會區熱而非都會區冷;受惠於兩岸開放增溫的產業熱,但尚無法從兩岸交流中得利的產業冷。
其四、是失業數字仍然偏高,仍然達到百分之五點二二,僅略低於二零零九年受國際金融危機衝突而創下的百分之五點八五的歷史最高紀錄,但仍是史上第二高。為此,貧富差距持續創下新高,一般民眾的薪資仍處於十二年前的低水準。島內有超過一百萬受雇員工,每月薪資仍在兩萬元新台幣以下,接近最低工資水準。除了少數領先復甦地區的領先復甦行業(例如竹科的科技業員工)的工資報酬有所提升之外,去年台灣的平均薪資接近零成長。這在在都顯示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均衡,絕大多數的經濟成果,都流向了少數人的口袋之中,一般民眾的所得僅能維持溫飽,更談不上改善生活與消費。人均GDP雖然往上大幅增加,但增加的部份都是在最上層的所得,其下的所得有的甚至不增反減。在此情況下,由於所得不能分配到一般民眾的手中,這些未得到實質好處的民眾也就不可能額外增加消費,缺乏大眾的消費,企業也就無法再從市場中獲得利潤。
由此可見,馬英九要爭取提升民意支持度,還須進行艱苦努力。而以距離明年“總統”選舉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要改變這個狀況,看來任務將很艱巨。儘管馬英九作為執政者,享有行政資源,有利條件很多,但要贏取這場選舉,還須艱苦搏拼,有只能是低空掠過以些微優勢當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