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人民日報亞太分社記者丁剛分析說,新加坡是一個小國,需要在大國之間謀取平衡,而這正是李光耀的最精明之處。他曾直白地表示,“雖然美國人口只有3.1億,但其購買力是中國的幾倍。美國仍有時間通過與本地區其他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來鉗制中國的吸引力。這將阻止這些國家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制約也好,鉗制也好,無非是利用中美在亞洲的博弈為自己謀取最大好處,很容易讓人想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研究員程畢凡認為,新加坡最大的敵人是馬來西亞,而非中國。兩國的國內情緒十分對立。如果發生衝突,目前看來只有美國有能力出兵,所以新加坡必須依賴美國。很難說美國不會在新加坡領導交替時加強對其控制。但目前看來,李顯龍基本上繼承了李光耀的思路。這種外交政策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成型,基本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短期內也難看到變化的征兆。
不過丁剛認為,隨著外部環境的複雜,尤其是中國崛起的不可逆轉,美國因為國內問題精力有限,新加坡的平衡木會越來越難走。小國獨立決策的難題將考驗後李光耀的一代。
“蘭花進化”,而非“茉莉花革命”
路透社的分析認為,從建國至今不到50年時間,新加坡政府的高效、經濟之發達和自然環境之迷人讓全世界人民為之向往,但新加坡未來能否繼續繁榮穩定卻存在變數。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年邁領導人退出後,人民行動黨內部首先就可能產生分歧,外部與鄰國的衝突等可能令新加坡爆發政局動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