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歐洲之行焦點變成民進黨與馬政府之間的口角。中央社圖 |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記者 孔序分析報道)在民進黨“主動”出擊之下,蔡英文歐洲之行終於因為與馬政府發生口角,而多了一點版面。不過,這種口水戰只能一時模糊了焦點,蔡英文此行有什麼成果?最後仍要接受檢驗,尤其是她那出口轉內銷的“兩岸政見”,越來越多人質疑這是用來騙選票的“芭樂票”。
蔡英文的德、英之行昨天結束,傍晚返回台灣。幾天下來,除了陪同蔡英文出行的蕭美琴和陳其邁與馬政府之間有些口角外,並沒有什麼新聞熱點,就連親綠陣營的網路政治論壇也沒多少人談及。至於蔡英文此行所講的廢核及兩岸關係等“政見”,在台灣已經是重重複複,到了歐洲,仍是只講她想做什麼,始終沒說明她要怎麼做。
在德國時,蔡英文針對兩岸關係說“台灣應以國際多邊關係作為兩岸互動架構,才不致陷入政治退讓來交換經濟利益的框框。”這所謂的“多邊架構”,其實是炒李登輝1998年的“台灣問題國際化”冷飯,過去10多年的事實已證明,那條路是走不通。
國際政治何其現實,所有國家都從自身利益出發。在中國大陸明確宣示“台灣問題是核心利益”的情況下,蔡英文能給什麼回報,能驅使美、歐、日等寧願放棄在中國大陸的利益,加入她的“多邊架構”裡?如果蔡英文的政治主張可行又值得關注的話,她在德國、英國時,跟她見面的就不會僅僅是議員和學者,而是重量級官員。
到了英國,蔡英文又說“中國是個變數,也是威脅的來源,但也可以善用,例如中國的市場,端視我們如何運用,而我相信台灣人有能力善用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