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31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30日社評說,塑化劑污染風暴最近愈演愈烈,不但從食品擴及到藥品與化妝品,甚至連許多品牌形象一向良好的大廠也都涉入其中,“衛生署”雖已下令五月卅一日將是黑心起雲劑的“D Day”,但究竟還有多少食品、藥品有問題?必須加速全面追查,並做好配套措施,才能真正安定民心。
社評說,自從五月十九日“衛生署”食品藥物局驗出昱伸公司起雲劑含有DEHP之後,連日來,發現使用黑心起雲劑的涉案廠商,至少已有一百五十五家,可能受到污染的產品多達四百八十九項,從原來的飲料、食品,已經擴展到藥品、化妝品及釣蝦場,不只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普遍使用,連許多台灣知名大廠,像是統一、味全、黑鬆、金車、順天堂、悅氏、長庚生技、杏輝藥品、永信等,居然也有產品遭到污染,可以說從南到北,不分男女,幾乎無人能夠倖免,連馬英九都不知自己是否吃過?
可怕的是,販賣黑心起雲劑的廠商,坦承已經使用三十年之久,可以想見,其影響範圍之廣與禍害時間之長,而且由於若干產品,已經輸到海外,受害者究竟還有多少?情形有多嚴重?恐怕永遠都找不出確切答案。
社評說,目前政府已將事件處理小組提升到副院長層級,同時,“衛生署”也宣布五月卅一日將是黑心起雲劑的終止日,從當天凌晨起,包括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果醬果漿與膠錠粉狀物五大類食品,若用起雲劑,必須提出安全證明,否則無論製造或販售者一律重罰。這種亡羊補牢的措施,誠然有其必要;但其後續發展,仍有諸多值得重視之處。
首先,黑心起雲劑蔓延範圍究竟多廣?至今還不清楚,五大食品相關業者要提安全證明,必須要有合格的檢驗報告;但台灣具備驗出食品微量塑化劑能力的實驗室,包括政府、學術機構與民間在內,究竟有多少?分布在哪裡?是否有足夠的能量?小廠與小販從何知道?一旦販賣泡沫紅茶都要列入管制,全台成千上萬的小販是否都要提出安全證明?試問能否做到?如果沒有安全證明,是否意味這些業者都要暫時歇業?
其次,“衛生署”雖將從下月起,把DEHP、DINP等六種常見塑化物都列為食品常規抽驗項目及食品安全年度稽查重點,問題是業者為了使產品賣相更佳、口感更好、成本更低,在產品中添加的不法物質,也許根本就不在抽驗範圍之內,就像是以往的三聚氰胺及塑化劑,都是工業用途,完全不在食品衛生檢驗範圍之內,誰會想到不肖也者會將其加入食品之內?
再者,“衛生署”要求業者在期限內完全回收、封存與銷毀含塑化劑產品,但衛生稽查員並無強制公權力,既不能扣押證物,也不能進入工廠或民宅稽查,以往每次搜查事證或取締非法廠商,時常遭到刁難、威脅,甚至還被傷害。未來,在衛生稽查員人力尚未充實,而權責又未強化之前,如何落實執行?凡此種種當然都值得注意。
社評說,總之,塑化劑事件嚴重打擊民眾健康及“國家形象”,當然必須全面取締,加速執行,但也必須做好配套的措施,諸如衛生警察的設置、相關機構的整合、食品衛生檢驗範圍的擴大、對於黑心業者的重罰及受害者的賠償等,都應該要通盤考量,儘速付諸實施,否則每次類似事件的發生,不但使政府的公信力嚴重受損,也會造成人心惶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