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化劑事件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整體無人性的冰山一角。 |
中評社台北6月5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近來,許多人關心塑化劑汙染食品與其他生活產品的超級重大事件,尤其有人憤恨此事影響台灣比大陸高尚又高貴的形象。但是,如果是面子問題,只要真的有長久的信用,真金不怕火煉,高貴終究還是高貴。不過,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台灣靠著種種包裝所呈現的所有的美好成就,包括民主法治、文化多元、學術頂尖,不但都經不起考驗,而且充滿了惡毒,其中獨缺的正是人性。
塑化劑不只是黑心廠商而已,更是居然有打著環保旗號反對石化產業的“立法委員”,在“立法院”裡有效阻止將塑化劑列為第一類毒物,說明在台灣民間喊得震天價響的環保,只能在媒體上給人台灣有環保意識的印象,但實際上改變不了對外以環保為立場的圈內人,採取了保護毒物的實踐。所以,有問題的不只是食品中的毒物,更是立法與行政過程中有惡毒的利益與團體介入。
他們藉由反對石化產業在台灣的發展,建立自己環保的形象,給選民一種在野黨執行監督的信用。可見,台灣的在野監督不是真的監督,而是藉由監督,來掩護自己所圖的好處。所謂民主法治,實在經不起考驗。甚至令人聯想到,他們每每指控國民黨親中賣台,自己的關係戶卻大賺兩岸的利潤的行徑,甚至到達不定期必須侵犯自由隱私來表演自己反華愛台,於是揭露了假的文化多元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