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記者探訪濟南西站。 |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從最初的五年工期到實際兩年7個月完成鋪軌,京滬高鐵再改高鐵建設速度記錄——這個時間,在國外建設高鐵時,還不足留給路基自然沉降。
京華時報報道,按照時速380公里的設計要求,京滬高鐵線路建成百年內,沉降要控制在5毫米以內。如果超出這個限度,輕者會舒適度降低,重者可能會出現列車脫軌等安全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這是一個空前嚴苛的要求——在工期一再縮短之下,如何保證安全?如果沉降超標,如何補救?
工期為何不斷縮短
拆遷滯後 運營提前
2008年4月18日,京滬高鐵正式開工。
不久,中國水電四局有限公司京滬高鐵項目部進駐山東大汶河特大橋現場。
最初,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羅卿按照5年工期,做出了施工方案。但方案還沒有報出去,京滬高鐵建設的整個工期就改了。
“改成了4年,我們就照著4年工期再做施工方案。”羅卿記得,最後批覆下來的工期是4年。
這也並非京滬高鐵建設的實際工期。
根據官方公布的資料,京滬高鐵全線2010年11月15日鋪軌完成;2011年5月11日,京滬高鐵進入聯調聯試試驗階段。
工期一再縮短的原因何在?鐵路內部人士介紹,一方面是拆遷占用時間較多,另一方面是京滬高鐵通車的時間不斷提前。
最初,媒體報道稱京滬高鐵將於2013年開通;此後,鐵路人士稱“京滬高鐵能趕上2012年的春運”;不久,鐵路系統傳言京滬高鐵將在今年國慶節開通運營;直到今年初,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宣布,京滬高鐵將在6月底正式開通運營。
羅卿所在的項目,線下工程的工期也不到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