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樓市價升量跌,有“乾升”之象。自去年十一月政府實施額外印花稅以來,至今年四月,本港整體樓市成交量下跌百分之四十二,今年五月二十日半年期屆滿,額外印花稅由百分之十五減至百分之十,交易成本下降,可能會刺激成交量回升。但隨著香港銀行淨息差於三月底跌至一厘二三的歷史低位,以及銀行非物業貸款(主要向內地企業放貸)增幅遠較物業貸款為高(今年首季本港銀行貸款總額達四萬五千三百九十億元,其中二萬九千零二十億元為非物業貸款,年度增幅百分之三十八;物業貸款一萬六千三百七十億元,年度增幅百分之十五),令銀行流動資金水平下降至百分之三十六點七,產生排擠效應,即使美國至年底維持息口不變,相信本港亦會率先開始加息周期,令信貸能力低的本港置業人士更難買樓,成交量一定會受影響。
樓價高企不下,成交卻相對收縮,未來樓市趨向相信決定於兩大因素:其一是政府的房屋政策,其二是資金的流向。
曾蔭權政府只有房屋對策,沒有房屋政策,已是彰彰明甚。由於明顯不過的政治原因,現屆政府肯定不會出手推倒樓市,十月發表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相信不會有重大的政策更變。差餉物業估價署預計明年落成的現樓只有一萬三千七百個,肯定不能滿足購買樓花投資及未來自住的需求。換言之,在供求失衡下,樓價只會繼續攀升。不過,明年是特首選舉年,各個候選人有極大政治誘因推出複建居屋的房屋政策,屆時樓價風險肯定會大幅上升。
金管局最近披露,自2008年10月至今,共有一萬三千億元流入本港銀行體系,可說是本港資產價格近年大幅飈升的最主要原因。為了加強限制銀行信貸,金管局最近已明令銀行要於一個月內交出壓力測試報告,評估假設一半資金流走後的情況,又開始收集非港人的按揭資料,不排除在中央指令下,進一步收緊和規管銀行的信貸。最值得關注的當然是內地的金融和經濟政策,因為那才是影響本港資金流向的決定關鍵,資金一旦大量流出本港銀行體系,以本土的經濟力量,實難以承托早已脫離本土購買能力的樓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