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日本菅直人內閣8日將迎來成立1週年。菅直人就任首相時宣稱將“言出必行”,但不久就遭遇了參院選舉的慘敗,是其提出的政策課題難以實現。菅直人被指責應對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不力,在民主黨內遭到以前黨代表小澤一郎為首的反對勢力的“逼宮”。為了避免黨被分裂,菅直人不得不宣佈將辭職。目前圍繞其辭職時間的討價還價雖還在進行之中,但菅直人政績乏善可陳失意退場的結局已無懸念。
日本共同社報道,官房長官枝野幸男7日在記者會上就菅直人內閣的政績表示:“地區主權改革無疑邁出了一大步。公務員制度改革也有一定進展。評價有可能因人而異,但大幅改善了日美關係。”
但是,菅直人提出的政策的兌現度極低是事實。從自民黨“借用”來的“消費稅率上調至10%”的主張因參院選舉大敗而遭遇挫折。把企業所得稅率下調至5%的方針得不到在野黨的支持,如今為確保災後重建財源,這一構想愈發難以實現。
核電站事故後菅直人宣佈將推進普及太陽能等自然能源、研究分割電力公司的發電和供電業務,這些政策主張均未來得及付諸實施。關於是否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問題,目前還看不到能在其執政期間得出結論的徵兆。
菅直人表示希望在辭職前使“公債發行特例法案”獲得通過、完成2011年度第2次補充預算的編製工作並制定社會保障與稅制整體改革方案。但是,主張他應儘早辭職的論調正在蔓延。菅直人做出將辭職的表態後即失去了凝聚力,過高的“門檻”使他難以完成政治夙願。
表態要成立“公債發行特例法案”、通過2011年度第2次補充預算、制定“社會保障與稅收一體制改革方案”。但在不斷擴大的早期辭職的催促聲中。受表態辭職影響失去向心力的菅直人要達成“宿願”真是難上加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