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環球時報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金嬴的文章指出,剛進6月,日本政局天天有戲,其中兩個場面至關重要。一是6月2日,菅直人在逃過國會不信任案投票之“劫”後,表示要多些時間為救災盡力,引發黨內外反對情緒再度爆棚,共同逼宮。二是6月5日,民主、自民兩大政黨的幹事長在參加電視政治討論會時首次達成默契,表示在菅辭職後考慮成立“有時間期限”的兩黨大連立。一時間,“復興連立”成了一籌莫展的日本政治的新期待。
目前,日本政壇反對菅直人的主要理由,是他在“3.11”大地震後的應對不力。實際上,這不過是一個說辭。菅政權救災確實問題多多,但這種乏力甚至無能的領導狀態,責任並不能讓他一個人擔著。“3.11”後,雖然國難當頭,但各種政治力量依舊不把首相當幹部,處處設障,事事拆台,使菅成了一個什麼事也幹不成的弱勢首相,然後再墻倒眾人推,渾水摸魚以求取而代之。
這表明,即使在日本國家最危難的時刻,作為首相和民主黨黨代表的菅直人,依然無法擺脫日本政治的原罪。在國政層面,他的原罪是在老資格的自民黨面前,新掌權的民主黨只是一個小毛頭。從2009年民主黨上台執政後,自民黨的拆台行為一直沒有消停。從小澤的政治資金、閣僚失言到國會法案審議、外交爭端處理,自民黨作為新野黨可謂得理不饒人、無理攪三分。菅上台後,民主黨進一步變成忍氣吞聲的小媳婦,為了拜求法案通過,為了保住政權,似乎怎樣任人擺布都在所不惜。這種自我傀儡化的政治定位,在危難時刻更加搖搖欲墜,終究難以逃脫被摘牌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