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業人士預測,假定目前的衰退是持續性的,且衰退節奏不變的話,五大全國性報紙(均為日報)的銷售額縮水至現在的一半所需時間,《朝日新聞》為11年,《讀賣新聞》為25年,《日經新聞》為15年,《每日新聞》為22年,《產經新聞》為7年。這對傳統悠久、氣度不凡、品質精良的日本大報來說,誠可謂生死存亡的危機。
為此,在不至裁員的前提下,削減經費、節流開源成為各媒體的本能性自選動作,縮小地方、海外支局規模,減少特派員派遣,削減員工工資獎金等,不一而足。為國內地方報紙提供消息的日本兩大通信社之一的時事通信社,連續11期(日財政年度分上、下兩半期,11期為5年半)持續虧損,不堪赤字重負,凍結了2010年度招收新人的計劃。
“過酷”的成本削減,導致奔波於新聞現場的一線中堅記者和骨幹編輯士氣低下,已然影響新聞的品質和媒體工作者的職業倫理。今年1月,時事通信社一名體育記者因剽竊國內另一家通信社共同社的報道被揭發,時事社不得不向共同社書面道歉。這在日本新聞界非常罕見。
當然,問題解決的根本出路,在於如何順應信息化時代的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群閱讀習慣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從而在數字化閱讀已成大勢所趨、不可逆轉的情況下,仍能有效發揮精英報紙的影響力,以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