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作文教學“套路化”
高考作文題折射的是中學作文教學的“套路化”陷阱。容理誠說,作文的“套路化”表現為作文寫作不再關注獨特的生活積累,不再強調獨具個性的書面閱讀、語言素養和思考的深度廣度,而變成了可以用來投機取巧的模本。不少中學生的潛意識里都有這樣的體會,只要按照既定的套路,在頭腦里準備好幾套以不變應萬變的作文材料,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作文題,簡單來個穿衣戴帽後,就可以原封不動地照抄照搬了。中學語文作文應該具有的活生生的聯繫現實、思想獨立、情感豐富、文采飛揚的特點和文以載道的優良傳統,結果都被抄襲和套路替代了。
為什麼高考備考中的模式、套題,會成為師生們樂此不疲的備考潛規則?容理誠說,那是因為評價出現了問題,在作文評價上,一個班級幾十名、一個年級幾百上千名學生的作文排在一起,語文教師們在一種錯誤的指揮棒引導下,是一定要評出個上中下、好中差來的。他認為,對許多學生來說,這種甄別式、獎懲式的作文評價方法是無法調動其積極性的。
命題意圖應該“兜圈子”還是應該簡捷明確
“要想讓考生在極其有限的構思時間後快速進入主題寫作,就必須有簡捷而明確的命題意圖,以減少審題誤導。”王愛娣認為,一套好的作文試題即使不設審題障礙也能讓考生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並顯示出思維的創造性。而今年有些作文試題在這方面卻與考生玩起了“繞彎子”捉迷藏遊戲,從而降低了試題的有效度。如那套以“我的時間”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浙江高考作文,通過兩度設置審題障礙,一步步把考生的思維牽進設定的圈套中。本來第一段材料就提出了“一個人的成功能否被複制?”已經很好地激發起考生結合閱讀或生活體驗來完成一篇文章,接著卻又來束縛考生的思維,說“他們的成功很難複制,因為時間在變,萬物在變,一個人成功的賦予也在變。”這就直接把命題者的價值觀強加給了考生,使之失去表達觀點的自由。接下來又對“時間”作出結論:“人生的真諦不在複制別人的成功,而是認識自己,在合適的時間里做好該做的事!”這樣就使主題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考生在閱讀了兩段材料、受到兩度命題意圖的限制後,才剛剛明白作文要求寫作的主題,試題卻又拋出一個標題“我的時間”。
“命題者帶著考生兜圈子,如此過多地演繹寫作材料,必然打破了材料與主題之間的必然聯繫。”王愛娣認為,與此類似的還有全國Ⅱ卷的“彩票大獎的分配”、北京卷的“世乒賽冠軍與奧林匹克精神”、遼寧卷的“假蘋果事件”、重慶卷的“情有獨鐘”都不同程度地在和考生“兜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