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南方航空公司“拒載”事件,公眾的最大關注點在於:機長究竟是“維護安全”還是“濫用職權”?僅憑新聞叙述,顯然還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如專業人士所言,飛機作為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機長在機艙內扮演著“船長”、“法官”等重要角色,並對其權威性要給予充分尊重。問題在於,這3名乘客臨時更換的座位究竟是何種座位,以及發生爭執到何種地步,這些細節如果不能釐清,任何探討都失去了事實依據。
乘客和航空公司給予了兩種相互矛盾的說法。乘客通過微博稱,她們要求調換的是“高端客位區,是留給經濟艙全價票乘客的”,且在經調解後道歉,“一沒有使用不文明語言,二沒大聲喧嘩”;航空公司的說法是“3位旅客霸占的是空警位置”,“坐回原位的說法只是乘客的一面之詞”。按照雙方的說法,很顯然無論是航空公司還是乘客,都有足夠的理由指責對方。然而真相只有一個,至少有一方在此事件中說了謊,甚至雙方都有可能誇大其辭。
事發後,專家都就此事發表了相當專業的評價,其實在筆者看來,這並不是一個多麼高深複雜的專業問題,而只是一個事關個人和企業的基本道德誠信問題。只要能夠還原事實,爭議就可以迎刃而解,遺憾的是,恰恰在這一點上,我們看到的只是激烈的對抗。
真相未明之時,指責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但在情感上,我得承認,我更傾向於乘客的說法。這更出於一種經驗和常識的判斷。乘客詳細描述了爭議發生的全過程,而航空公司一方面則頻頻用諸如“只是乘客的一面之詞”、“我們不在現場,不了解情況”、“機長也不容易……一般不會隨意報警”之類模棱兩可的話來應對。誰可信誰可疑,相信大家都有判斷。更重要的是,航空公司與乘客之間是平等的消費關係,發生爭議時都有義務說明真相,如此傲慢的態度,何嘗不是一種店大欺客的表現呢?
飛機“拒載”確實稱得上罕見,然而壟斷行業店大欺客的現象卻並不罕見。其實,很多時候,公眾渴求的不過是一個真相而已。(時間:6月14日 來源:西安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