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策略上講,我們沒有對這些國家排隊,特別是把美國這個原本屬於第二層次矛盾的國家,擺在了我們維護南海權益鬥爭的首要目標。而這麼做,恰恰是那些不敢同中國正面談判的聲索國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最大的問題出在去年,南海問題突然成了我們中國對外關係中的一個大問題。一些政策宣示方面的不科學、不嚴謹、不策略,造成了被動局面。例如,去年我們在南海發生了非軍用船只相對峙的事件,這明明是中國同越南、同印尼的偶發性矛盾,結果突然成了中美之間的矛盾,這其中固然有美國極欲插手的霸權主義問題,但也不能不說有我們在政策和策略上的問題。
對於南海爭端中的美國因素,我們必須從堅持政策與策略高度統一的角度,進行客觀的分析。無論美國同中國在其他問題上有怎樣尖銳的利益對立,但是在南海問題上,相對於越南等所謂聲索國,美國沒有同中國搞直接對立,沒有直接搶這些島嶼,也沒有直接去那裡搶油。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是什麼?上世紀80年代之前,它沒有立場。直到裡根政府時期,即上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南海聲索國逐步增多,爭端日益明顯,美國政府推出了它的所謂“南中國海政策”,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條:第一,美國對於南中國海的島嶼歸屬爭端不持特定立場,但是美國的“航行自由”,也包括飛行器飛越該海域上空的“自由”,必須得到保障;第二,南中國海爭端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後來到了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為了在日益凸顯的南海爭端問題上進一步彰顯美國立場,1994年,克林頓政府把裡根那兩條撿起來,發表了一個包含有六點內容的立場文件,但是只是技術上的細化。
基於上述立場,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多年來一直保持低姿態和不直接介入的態度。但是這個政策姿態到了去年發生了十分明顯的變化。去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越南等國的慫恿下,利用東盟地區論壇年會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突然發難,當場遭到楊潔篪外長的嚴辭駁斥。但是具體分析,其講話所表述的美國立場,依然沒有超出裡根政府和克林頓政府所正式表達的立場。只是去年的講話中有兩個新的政策宣示值得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