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菅直人的首相生涯已接近尾聲。 |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解放日報刊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陳友駿的文章指出,近期,日本在野黨提出的政府不信任案未能通過,同時日本政壇又吹出聯合執政的風聲,一切都表明了日本政治萌生新動向,並標誌著日本政壇正逐漸步入“後菅直人時代”的“十字路口”。之所以稱之為“十字路口”,主要的理由是因為其未來政局的不確定性以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綜合牽制。具體而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其一,在野黨未來攻擊菅直人政府及民主黨政權所採取舉措的不確定性。儘管此次由自民黨等主要在野黨提出的政府不信任案未能通過,且又傳出聯合執政的可能性,但直觀地反映出在野黨已經具備了挑戰民主黨政權的實力和信心,新的政權爭鬥勢必會愈演愈烈。
其二,民主黨內部派系紛爭演化的不確定性。與政府不信任案同樣受日本民眾及媒體關注的是,小澤一郎等民主黨大佬在此次政治鬥爭中的立場和站位。無論小澤一郎是脫離民主黨,還是在民主黨中繼續扛起“反菅派”大旗,其政治動作已經走入了媒體的視野。當然,小澤一郎也存在顧忌,即使其拉著手下的 “娃娃兵”以及鳩山派議員脫離民主黨組建新黨,也不能保證新黨就能成為議會中的第一大黨。此外,前首相鳩山與現首相菅直人未能在“下台問題”上達成時間上的一致,很可能將誘發鳩山派與小澤派的聯手,共掀新一輪的“倒菅”風潮。但民主黨幹事長岡田克也卻是忠實的“挺菅派”。究其原因,實際上,由於前外相前原誠司因“捐款門”而提前出局,小澤又因政治獻金而官司纏身,所以一旦菅直人辭職,無疑作為“和事佬”的岡田就成為最熱門的繼任者。因此,民主黨的命運也早已與菅政權相互掛鉤。
其三,日本國內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日本經濟瀕臨衰退的邊緣,鳩山由紀夫、菅直人兩屆政府的努力,並沒有將日本經濟帶出衰退的泥沼。而且,“3.11”地震的突襲,更是給衰弱的日本經濟來了個雪上加霜。新公佈的2011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出現了近4% 的負增長,繼地震、海嘯、核事故多重打擊之後,日本民眾的消費心理以及對未來經濟的預期都會受此影響,同時也催生了民眾希望該換政府的決心。總結而言,未來經濟走勢將是決定菅直人命運的重要砝碼。
其四,政治干擾因素頻現的不確定性。普天間問題及福島核事故等,都是判定政府決策力與執行力的重要指標。首先,很顯然,普天間問題已經由外交困境演變為內部矛盾,沖繩縣政府在此問題上的強硬反對,不僅成為日本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溝通的隔閡,同時也已升級為日美關係發展中難以逾越的瓶頸。其次,隨著核事故的擴大化和長期化,日本民眾逐漸將對於菅政府無為表現的判定,轉化為對於菅直人無能表現的憤恨,其實質性的反應就是始終向下的支持率。
綜上所述,或許菅直人的首相生涯已接近尾聲。但無論是民主黨重建新政府,還是在野黨奪權上台,振興經濟和災區重建都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日本民眾對政府進行政績考核的重要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