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解放軍列裝的東風-21C型彈道導彈。 |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報道,中國“東風-21”(北約代號CSS-5)二級固體燃料單彈頭中程彈道導彈是“巨浪-1”潛射導彈的完善型陸基版,最初是為戰略使命而研製的,隨後一些變型也適合執行核及常規使命,而最新型的“東風-21D”則是世上第一種也是唯一能摧毀航母的彈道導彈,裝配到移動發射裝置上的最新改型則能摧毀敵方部署在近太空的導彈和衛星。
俄媒稱,中國1965年8月開始研製固體燃料彈道導彈,相關單位建議先研製“東風-61”單級固體彈道導彈。1967年解放軍決定建造首艘國產導彈核潛艇,要求研製潛射中程彈道導彈,結果決定放棄“東風-61”,開始研製符合全部要求的“巨浪-1”二級固體燃料彈道導彈。1970年加快導彈研製進程。70年代初中國科學家們在首種固體燃料核導彈研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開始考慮“巨浪-1”陸基版改制方案。1975年潛射型“巨浪-1”和陸基“東風-21”齊頭並進,使用一體化彈體和機械結構。1976年相關項目繼續研製,還研製全新型導彈使用的新型發射裝置。1995年“東風-21”首次順利完成試驗,其射程可達1700公里,有效載荷600千克,可攜帶最大威力50萬噸的核彈頭。完善型“東風-21A”導彈射程增至2700公里,有效載荷1000千克。有消息稱,中國軍隊現已裝備60-80枚“東風-21”和“東風-21A”導彈,展開部署在40套發射裝置上,覆蓋了相當廣闊的領土。
俄媒稱,2006年中國研製出“東風-21C”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使用WS2500新型10×10移動發射裝置,有效載荷2000千克,最大射程1700公里。由於新型發射裝置塊頭過大,戰鬥行進困難,中國軍方對其不太滿意。而在“東風-21”項目基礎上研製的“開拓者-1”四級固體燃料運載火箭能向近太空運送彈頭,但是在2002年和2003年的試驗未能成功,項目放棄。但是“東風-21D”改型卻非常成功。美國國防部確認了“東風-21D”的存在,稱其為世上第一種也是唯一能攻擊海上大型戰艦的陸基彈道導彈,它借鑒了“東風-21C”機動發射裝置和終端制導系統的優點,整體性能大幅提升,無論是在戰鬥展開速度上,還是命中精度上。有消息稱新導彈射程可達300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