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大河波浪寬 |
入汛以來,一些城市遭遇暴雨襲城、行車如行船的消息紛至沓來。平日裡光鮮亮麗的城市在暴雨後瞬間竟變成“水城”,交通中斷、出行不便、財產損失等各種問題逐步顯現。這種強烈的反差,暴露出一個個看似實現了“現代化”的城市在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嚴重落後,也讓一度埋在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統問題浮出水面。
就拿近期被網民強烈圍觀的武漢來說,與近年來快馬加鞭的城市地面建設相比,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遠遠滯後,歷史欠賬嚴重。其管網、箱涵等排水系統的口徑竟然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建的。作為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漢有能力建設類似世界第三高樓這樣的地標性建築 ,誰料在面對傾盆大雨時卻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事實上,城市也是有生命的:建築是他的骨骼肌肉,通訊電力是他的神經,道路是血管,下水管道垃圾處理是排洩系統。然而,中國的大多數城市肌肉像打了激素的青年,打扮奢華無品;內裡卻梗塞一片,如垂垂老人。我們的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存在著嚴重的表裡不一問題,面子工程毫無節制地畸形發展,而內裡卻早已病入膏肓。埋在地下的排水系統,雖然不如建在地上的形象工程惹眼,但是在暴雨、洪澇等關鍵時刻,平時默默無聞的地下工程才是檢驗政績的試金石。
150多年前,法國作家雨果曾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內澇嚴重、逢雨必“癱”,正是對城市建設者良心的考驗。在城市的發展中,決策者不能只熱衷於地面上的綠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見的“面子工程”,而忽略了城市排水系統等看不見的“裡子工程”;不能光有一日千里的熱情,而缺乏“一管百年”的思維。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制定出科學、長遠 、周全的城市規劃,必要時可以通過法律法規提升城市規劃的地位。如果僅忙於單兵突進式的修修補補,而不注重城市的長遠與整體規劃,仍然難以擺脫逢雨必澇的魔咒。(時間:6月23日 來源:半島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