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城市內澇何以花了錢也難解決
http://www.CRNTT.com   2011-06-23 12:32:46


6月18日,車輛在武漢積水的道路上艱難行駛。
  一場大雨,解了乾旱,也讓許多城市急轉為澇。“逢雨必澇”背後的原因值得關注。習慣性思維,常常將此歸咎為投入不足。但有了投入,是否就萬事大吉?據說,武漢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統,管網、箱涵等排水系統的口徑還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建的。來自江西的網友“張小圈”在微博上說:“連日大雨讓南昌陷入了內澇,號稱耗資20億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統在如此密集的降水面前不堪一擊。”

  “一年一遇”不行,“20億投入”也不行,城市排水為何不投錢不行投錢也不行?矛盾的背後,涉及到一個深層性的問題,那就是:城市排水是一個系統問題,這裡涉及到投入、規劃、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要說現在不重視地下設施,那有點冤枉城市決策者和管理者了。一個事實是,很多城市都提出了打造“不淹城市”的口號,並且配套了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但這種對地下設施的重視及行動,存在著短期性、衝動性和運動性,一個突出表現就是為解決眼前的“不淹”而建設維護,並沒有著眼長遠、統籌考慮。比如說,在城市化進程中,許多原來在郊外的鐵路、公路融入市區,這對城市排水系統產生分割和阻隔作用,顯然是綜合規劃與全盤設計的問題,而不是針對某一處管道改造單兵突擊所能奏效的。

  從根本上講,“逢雨必澇”源於“重地上、輕地下”的建設理念。這一理念帶來的,不僅僅是某一方面的落後,還是一種涉及到投入、規劃、管理等內容的整體落後。因此,要想解決“逢雨必澇”,必須綜合設計、整體推進,把地下管道納入城市整體規劃,像建城一樣重視管道建設。若對於地下還缺乏必要的重視,舍不得投入,或者仍然還就淹治淹,找不到方法,則“不投錢不行投了也不行”就會是當然,“逢雨必澇”也就成了一種必然。(時間:6月23日 來源:長沙晚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