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武漢市遭受強暴雨襲擊。 |
近日,南方數省遭遇強降雨,有網友將武漢、杭州、南昌這些遭遇內澇的城市調侃為“東方威尼斯”。其實,這個頗具反諷意味的調侃並不陌生,去年就有一大批城市獲此“殊榮”。而今年又有不少“幸運兒”中招,這樣的情景大有一年一度上演的趨勢,新華社的一篇文章就形容這些城市是“逢雨必澇、逢雨必癱”。
與這些城市的狼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普遍內澇時被發現的兩個“防澇明星城市”,一個是一百多年前由德國人打造排水系統的青島,另一個是一千多年前由宋朝人打造排水系統的贛州。這些千百年前的排水系統在今天仍然發揮著作用,並讓那些現代都市黯然失色。
其實,不管是古人還是德國人,並沒有什麼過於高超的智慧,他們所擁有的不過是對於一座城市的遠見。與這種遠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諸多城市落後的排水建設標準。我國對城市主幹道要求的排水能力標準設為“一年一遇”,按這個標準來建設排水系統的城市,幾乎早就已經注定了逢雨必澇的尷尬。
150多年前,雨果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如今這些地上建築光鮮亮麗的城市,地下排水卻是如此的“心虛”,這不能不令人反思。中國的城市建設發展迅猛,有所謂的“宜居城市”,也有所謂的“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城奔著大都市甚至是“國際化大都市”使勁,但當我們想尋找一座由當代人建設的“防澇明星城市”時,卻顯得如此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