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國家債務是否存在低估?
http://www.CRNTT.com   2011-06-23 17:10:27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美國債務上限是否調高的爭執難解難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演化令人憂心忡忡,日本國家債務因地震海嘯襲擊更是雪上加霜——在彌漫的悲觀氣氛中,一些西方輿論又開始質疑中國的公共債務規模與風險。

  《華爾街日報》日前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國家債務大約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20%,但是,如果加上所有主權債務,其接近於國內生產總值的80%,這還不包括地方政府獲得的貸款,也沒有考慮到向國有企業發放的另外70%的經濟刺激貸款。歷史一再表明,這些貸款將成為不良貸款。

  新華網報道,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不同意這篇文章的有關描述。他說:“這顯然高估了中國的債務規模和潛在風險。對於中國金融體系和公共部門債務的後果過於危言聳聽了。”

  白景明認為只要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維繫和管理中國公共債務的負擔水平不會過於困難。

  據中國財政部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國家債務的統計口徑為對內發行的國債和對外借貸債務的總和。

  2009年中國的外債餘額為4286億美元。儘管尚未公布2010年的外債餘額,但總體來講全年外債餘額增加也不會超過100億美元,如此,中國2010年外債餘額將大大低於3萬億元人民幣,加上當年國債餘額7萬億人民幣,中國國家債務總和不到10萬億,也低於GDP的20%。

  分析人士認為,《華爾街日報》文章中的“中國國家債務接近於國內生產總值80%”的說法,可能指的是中國目前的公共債務,即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等的負債也全部算入國家債務。

  “這種計算方法必然會高估中國的負債風險,我們評估債務風險不僅要看負債還要看借債人的資產、應債能力,還有資產的變現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富人借的錢一定是比窮人多的,但是窮人的負債風險往往高於富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志勇說。

《華爾街日報》此文的兩位作者曾經在其著作《紅色資本》中提到,曾經有中國國有企業無力償還銀行貸款,進而導致財政部承擔了全部債務。白景明對此表示,目前國有企業的經濟實力早已今非昔比。

  最近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1-5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088.7億元,同比增長21.9%;應交稅費12420.2億元,同比增長25%。即使中央管理的五大發電企業1-5月合計利潤亦實現盈利。

  分析人士表示,《華爾街日報》此文所指的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其實是它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債務,當時的國有企業經營極端困難,根本無力償還債務,但是,現在的國有企業已經市場化運行成熟,完全具備清償能力。

  “根據國家規定,國有企業貸款由商業銀行負責,並不是國家的財政撥款,國有企業在還貸時,也直接把錢交給商業銀行,因此,將這筆錢計算在國家債務上是不科學的。”白景明說。

  儘管中國目前沒有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計算在國家債務內,但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表示,自己曾經建議中央政府在統計債務時,把它們也加入其中。

  “但根據我的研究,即使加上它們,目前的中國債務規模也超不過GDP的40%。”張曉晶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