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的第十屆《非洲增長與機遇法》論壇閉幕式上發言。 |
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3日載文《中國走進非洲與西方的戰略焦慮》,摘要如下:
伴隨經濟上的崛起,中國參與國際交換的市場空間不斷向外延伸,從而把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納入到了自己引力半徑之中。中國向這些地區大量投資,不僅為自己謀得了利益,也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復甦,從而間接為人類和平與進步做出了貢獻。
但好事未必能令所有人滿意,不久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就曾在贊比亞告誡非洲,希望他們在接受中國投資時警惕中國的“新殖民主義”。這番並不得體的言論顯然有挑撥之嫌,其能否生效還應另當別論,但學者們已從中隱約嗅到了西方的某種焦慮。筆者認為,仔細玩味這番話也許能幫助我們辨識主導中國與西方關係的邏輯主線,並預測未來世界格局的大致走勢。
中國在非洲“動了西方的奶酪”
非洲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有待開發的大陸,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歷來都是(並將繼續是)大國戰略博弈的舞台。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非洲曾長期屬於歐洲勢力範圍。老歐洲正是通過在非洲進行殖民擴張才加速了資本積累,並最終完成了帝國的崛起。二戰後,西方殖民體系雖已瓦解,但歐洲在非洲的勢力基本得以保留,再加上美國的涉入,非洲事務在整體上為西方所把持。這為西方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利益。例如,西方曾長期利用非洲對發展的渴望,通過雙邊或多邊(IBRD和IMF等)的經濟援助,來換取許多國家在政治上的讓步。不幸的是,這種局面正在被迅速到來的中國無情地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