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拉幫結派,與各勢力保持等距,但他政治手腕靈活,在藍營內持盈保態,始終是李連宋馬王等藍營天王積極拉攏的對象。
吳敦義學歷史出身,當過記者,早年在國民黨本土化政策下,吳敦義獲提名參選台北市議員並順利當選;三十三歲返鄉角逐南投縣長,成為最年輕的百里侯;之後受李登輝提拔,擔任高雄市長八年,成為黨內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但是,在高雄市長任內,也讓吳敦義面臨政治前途最大的考驗,有人說,吳敦義謹小慎微,擔心捲入紛爭,而不敢大刀闊斧地興建高捷;不過,知情人士指出,當時的吳敦義擋下不少利益,不但得罪高雄四大家族,有一次甚至同步對四大水泥廠開罰單,後來在高雄市長一役打敗吳敦義的謝長廷就曾說,連辜家都得罪了,吳敦義其實沒有那麼穩!
高雄市長連任失利後,吳面臨政治生命的低潮期,加上國民黨面臨政權喪失之痛,吳立刻返鄉參選“立委”,成為國民黨在野期間的“國會”戰將。
吳敦義在“國會”的表現,讓媒體人陳文茜印象深刻,她說:“吳敦義不是不沾鍋,他是掀鍋蓋的人。”
陳文茜回憶,扁政府執政時,在野黨在“國會”的目標,就是力擋政府賤賣國產以及圖利財團。而被炮火痛擊的大金控、電廠負責人,背後來頭不小,以吳敦義的經歷,當然都有淵源,但是,吳敦義卻帶頭質疑政府圖利財團、掏空國庫,例如,他就痛批高鐵是“一手發包、一手承包,圖利自己”;更曾嚴厲批判鄭深池,只持股三百多萬,竟能掌控資產二十三兆的兆豐金,批得這麼凶,難道吳和鄭深池沒有交情嗎?
陳文茜說,所謂的清廉並不是和貪腐保持距離,而是要勇於對抗特權。她認為,吳敦義是少數政治人物中符合這樣標準的。
當然,在從政之路上,吳敦義選邊的功力還是頗為高明,二○○五年國民黨主席的“馬王之爭”,是吳敦義的重要關卡。當年“立法院”挺王是“主流”,吳敦義卻選擇“非主流”,力挺馬英九,開闢通往權力核心的新道路。馬、吳相處,從黨到府院關係,兩人默契非比尋常,即使政敵都不得不承認,馬、吳關係確實相當互補。
對吳敦義搭檔參選的安排,彰化靈濟宮的濟公師父在四月十六日降詩,“馬到成功造福利,英才執政生富貴,九如茂盛永青春,敦親睦鄰有情義”,其中前三句的頭一字是“馬英九”,第四句的前後字是“敦義”。
既有天命,又有人和,吳敦義能不能更上層樓,就看明年初大選揭曉答案。(來源:1740期時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