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鞠海龍在分析美國是否會因南海問題而與中國攤牌時也認為,從本質上看,介入南海問題是奧巴馬政府調整亞太戰略、影響中國戰略走向的一個手段,而不可能將這一手段運用到超越目標利益的程度。因此,美國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發生嚴重對峙的可能性並不大,美國也不可能支持東南亞國家將中國南海政策壓迫到沒有回旋餘地的程度。
直面南海爭議問題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中國解決同周邊鄰國間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的原則。但這一原則在進入21世紀後尤其是最近幾年,頻頻遭遇尷尬。某些東南亞國家挑戰“擱置爭議”原則,以實際行動挑起爭議島嶼主權問題;另一方面它們與西方國家“共同開發”爭議海域,損害中國的利益。對此,周方銀認為,擱置爭議不能是“單向”的,不能只是哪一方擱置,這樣另一方就會拿爭議做文章,最終在客觀上弱化了中國的談判地位。從邏輯上講,如果想存心解決問題,那就要面對爭議。
周方銀說:“我的理解是,當初提出擱置爭議肯定不是永久性的,需要有段時間來解決,但問題是現在已經過去20年了,相關國家很容易疑惑到底擱置到什麼時候呢?在什麼條件下這個爭議可以不擱置了?中國應給外界一個預期,不要給人造成永遠擱置、無條件擱置的印象。擱置爭議所造成的戰略模糊讓雙方都不好理解,弄不清對方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中國應該有個清晰的大思路:南海問題最終如何解決。”
不可否認,目前中國在南海問題的應對上總體上比較被動,基本上是針對東南亞國家行為的被動回應。周方銀認為,導致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中國應該就事論事,南海問題就是南海問題,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講理就講這件事本身的理,不涉及別的問題,不要動不動就把解決問題與國際形象牽扯在一起,不要總擔心是否會影響中國發展大局、戰略機遇期什麼的,不要想那麼複雜。如果那樣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結果是什麼策略也拿不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