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8月是長江江豚和長江“四大家魚”洄游到鄱陽湖季節,也是鄱陽湖鯉魚產卵育苗的主要季節,根據多年觀察,枯水季節湖水落槽後,很少有江豚洄游。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在每年4~8月閘門全部敞開,江湖連通,不影響江豚洄游和“四大家魚”覓食育肥。枯水季節設置生態魚道,形成有利於生物洄游的水流狀態,方便枯水期洄游魚類的江湖交流。因此,從現有研究成果分析,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不會對水生動物及魚類洄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是否影響當地群眾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
朱來友坦言,在鄱陽湖入長江口建控制工程是江西幾代人的夢想,其提出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上世紀初孫中山先生提出湖口建閘聯通贛粵交通,1950年代袁良君先生編著《鄱陽湖湖口建閘蓄水意見書》,到本世紀初的鄱陽湖控制工程,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視察江西,殷切囑托要“保護好鄱陽湖這一湖清水”。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戰略決策,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進入了研究論證和項目申報階段。2009年,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公室建立。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蠡澤、彭澤、彭湖等多種稱謂,“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唐代詩人王勃筆下所描繪的美麗的鄱陽湖。朱來友說,如今,鄱陽湖已不再具有原生態,鄱陽湖正日漸萎縮和退化。由於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降雨時空分布不均以及人類活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湖區洪、澇、旱等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近年來鄱陽湖枯水期提前、枯水位偏低且持續時間長,造成鄱陽湖水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生產、生活、生存環境差,血吸蟲病猖獗且不斷反覆,豐富的水土(草洲)資源、漁業資源、水能資源、水運資源等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在流域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情況下,入湖水體的水質日漸變差,鄱陽湖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增大。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未來鄱陽湖生態環境的矛盾將會進一步加劇。而興建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就可以緩解或者解決這些問題。
朱來友認為,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是一項綜合利用工程,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工程以改善生態和灌溉及城鄉供水為主,兼顧血吸蟲病防治、航運、旅遊和漁業,並可配合三峽工程提高長江下游水資源調度的靈活性。對保障湖區糧食安全和城鄉供水安全、增強水資源調配能力、滿足濕地生態用水需要、加快湖區血吸蟲病防治進程和改善湖區枯期水質和航道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