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與美國人長期把持世界銀行遙相呼應,IMF大多數時候由歐洲人擔任。自1945年12月成立後,迄今共有10位歐洲人出任IMF總裁,其中包括4位法國人。目前,歐洲國家約掌控這一機構35%的投票權。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IMF正面臨該組織歷史上最嚴峻的經濟挑戰,而拉加德正好具備處理歐債務危機有關的工作經驗以及作為談判者的果斷,這可能會確保其順利接手IMF的工作。
當務之急是推動解決歐債危機
拉加德上周在接受IMF執董會面試時曾闡明,一旦當選,將致力於根據實際情況調整IMF代表權,特別是份額分配,並稱不久的將來會發生一些里程牌式的重要事件。
“提高發展中國家在IMF中的話語權是必須做的,但拉加德的聲明也只是說說而已,畢竟IMF需要平衡各方力量,維護世界金融穩定。”王燕鳴表示,隨著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實力的上升,發展中國家在IMF中的話語權是大趨勢,但是步伐有多快,尚不能過於樂觀。
譚雅玲認為,任何一個掌門人上台之後,都會展示自己最靚麗和最能帶給市場信心的層面,但IMF的改革並非想象中簡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呼籲IMF進行改革的呼聲一直不斷,但從那時起,IMF究竟發生了多大的變革和改進呢?!”
“雖然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在IMF中的份額比例在增長,但是占有約17%投票權的美國仍然擁有一票否決權。而且在過去的這輪金融危機中,美元甚至得到了強化。”譚雅玲強調,組織框架等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發展中國家提高了份額也無濟於事。
陸磊指出,IMF的改革必須有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雖然發展中國家在崛起,但其是否有共同的利益訴求,還是一盤散沙?無疑,新興國家在國際貨幣事務中還沒有足夠的凝聚力。”
除了要積極推動IMF改革,拉加德還必須面對眼前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等國的債務危機。對此,作為“家鄉人”的拉加德承諾在需要做出艱難選擇時決不“心慈手軟”,相反會與歐洲領導人進行坦率地討論。
王燕鳴認為,拉加德有責任和動力去推動歐債危機的解決,畢竟希臘等國的主權債務勢必會影響到整個歐洲,但IMF的基本框架和原則不會丟掉,而且IMF總裁並沒有太大的權利。陸磊亦表示,相信這次IMF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市場也要對此作出獨立的判斷。
“此外,美國也不會坐視IMF‘輸血’希臘等國不管的。美國顯然不希望歐盟力量過於強大,也不願坐等歐元抗衡美元的霸權地位,而且IMF設立的宗旨是以救助發展中國家為主。”譚雅玲如是分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