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張潔 的文章指出,當中國的陸路領土爭端基本得到解決時,海上的領土領海爭端卻在近年出現緊張態勢。其中,南海爭端發生重大變化,美國等國積極介入南海事務,南海爭端國際化已經成為現實。
從長期性影響因素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服務於“走出去”的國家大戰略,中國的國防現代化轉型,尤其是中國海洋戰略必須從內向防禦型向外向型轉變。尤其是在2010年,中國在處理南海爭端和釣魚島撞船事件上的嚴正態度,使“中國威脅論”迅速升溫。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的戰略動向和意圖不明,必須對中國的膨脹高度關注,應在美國的主導下進行多邊合作以約束中國。這意味著,中國的海洋戰略走向將成為國際社會判斷中國崛起路徑選擇的重要指標,中國的海軍現代化進程將面臨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從國內因素來看,隨著國力增強,民眾對於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更加關注,對我國目前領土糾紛現狀的不滿情緒上升。因此,對於南海爭端的處理,使中央政府面臨著國內外的雙重壓力。中國的南海政策應該進行積極調整。
首先,必須在中國整體國家戰略下制定南海政策。目前來看,中國的南海政策仍應服務於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外部環境。有關南海爭端應避免發生軍事衝突和對抗。
其次,中國不應誇大硬實力的作用,應文武並重。加快國防現代化建設,提高海空軍能力,使中國在處理南海爭端上獲得更多主動權。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客觀地認識中國的軍事實力,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很難單純依靠軍事手段解決有關南海領土領海主權的爭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