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以越南為首的南海爭端國步伐更大、態度也更堅決,不僅在南海實施軍演,而且還發布了類似於“征兵”的動員令。 |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中國社會科學報南京國際關係學院東南亞研究中心成漢平的文章指出,新一輪南海爭端爆發了。與以往相比,這次以越南為首的南海爭端國步伐更大、態度也更堅決,不僅在南海實施軍演,而且還發布了類似於“征兵”的動員令。本文從越南政府頒布實施的海洋政策著手,分析其中所蘊涵的地緣、經濟等一系列因素,從而從多視角看南海爭端的走向與未來。
地緣戰略:侵占南海島嶼將防禦重心前移
南海中的南沙群島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隨著近年來能源危機的凸顯以及南海通道的日益重要,越南、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等國“不失時機”地打出了這張牌。越南有一半領土沿海、瀕臨海洋,地形結構南北狹長,呈一個“S”形狀,這樣的地理地貌特點決定了其國土戰略縱深極淺。站在地緣戰略的角度來看,一旦爆發戰爭極易被對方攔腰截斷,分成幾塊而分而占之,陷入被動挨打的狀態之中。因此,越南在陸地國土的安全防禦上缺乏一定縱深的有效保護。相比之下,如果能夠在南海侵占盡量多的島礁,將防禦重心前移,把重心放在沿海地區的近海島礁上,就可以在海洋上形成第一道防線,並以海島作為天然的屏障,實現“拒敵於國門之外”的戰略夢想。作為一個多島之國,菲律賓面臨相同的問題。這樣的地緣結構特點注定了越南、菲律賓等國不惜一切代價侵占我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經濟戰略:油氣開發大踏步前進 立足國內向國外延伸
南海海域是蘊藏著大量油氣資源的地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其中的主要開採國為越南、馬來西亞、文萊等。因此,近年來,沿海國家關於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的爭端實質上就是海洋資源的爭奪,一場經濟命脈之爭。
而越南顯然走在了所有國家的最前面。1980年,自越南與蘇聯簽訂了在越南南方大陸架合作勘探開發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協定之後,越南在南海油氣資源方面的開發開始大踏步前進。1986年,隨著南海海域白虎油井中的第一批原油噴出,標誌著越南由一個貧油國一舉成為產油國,成為全球44個產油國之一;緊接著又變成了石油出口國。1992年,越南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從重工業部中分離,直屬政府總理領導,變成了一個具有直接出口權限的國家級的大集團,定名為Petrovietnam。1995年又再度調整,提升等級,使該集團成為越南17個國家級大公司中的龍頭老大,下轄石油研究院、勘探、開採、加工製造、貯存、運輸、出口及國際合作等部門和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