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黨間的糾葛或者不易釐清,但站在台灣大局的高度看,理路也許就清晰得多。 |
中評社台北7月4日電/拖了許久的“馬宋會”,似乎露出曙光。橫亙在兩人面前的,一是兩黨“立委”選舉的提名問題,二是興票案二點四億提存款的歸屬。雖是兩座大山,但只要從大處著眼,以馬英九和宋楚瑜的智慧,應當不是無解之局。
聯合報社論指出,先談“立委”提名的問題。國民黨區域“立委”提名已經接近尾聲,倘如今才來談“國親合作”,確嫌遲緩,也難怪親民黨心中有怨。馬英九身為泛藍總領導人,未能積極布局,設法盡納兩黨精銳共同迎戰,導致親民黨欲以“玉石俱焚”的方式反撲,這是他必須收拾的局面。否則,稍一不慎就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換一個角度看,兩黨之嫌隙及提名的遺珠之憾,若要把責任全推給國民黨,也未盡合理。事實上,隸屬國親聯盟共同推舉的原親民黨“立委”,這次都參加了國民黨的初選民調,有人上榜,有人落榜,有人改披國民黨戰袍。親民黨或不滿意此結果,卻不能說是國民黨刻意排擠。何況,在兩黨合作上,親民黨雖小,戰略上並非沒有採取主動的空間;但它錯失良機在先,後又決定“走自己的路”,揚言一舉提出十五人參選,企圖大戰一場,這真是一條險路。
在單一選區制的擠壓下,小黨原沒有太多施展空間,這從上次選舉結果已一目了然。何況,親民黨近年一直疏於社會經營,聲勢已今非昔比;對此,親民黨應該務實估計。再說,二○一二的一役,不能只視為政黨是否“三度輪替”的決戰而已,而是台灣正處於價值重建與認同盤整的過程,這個關鍵契機會不會因為泛藍分裂,再度陷入如公元兩千年的崩解危機?親民黨若要選擇先對抗國民黨,雖是可以理解,但這能獲得多少選民支持,恐怕無法過度樂觀,勿將親民黨最後的形象一舉賠光。
二零零五年的扁宋會,是以“民親共治”為目標;雖是昧於現實,但仍可謂是一宏圖大計。然而,倘若如今宋楚瑜及親民黨的目標,竟淪落至只想在各地放火,試圖擠上兩席不分區“立委”,而不惜掀翻整個藍綠政局,那必是親痛仇快之局,更將是親民黨的沉淪及宋楚瑜的悲劇。
再談國親的二點四億元之爭。當年在興票案沸沸揚揚之際,宋楚瑜提存這筆款項,聲明錢屬於國民黨所有;如今,豈能因興票案退燒就讓宋楚瑜將錢收歸私有?馬英九若在這筆爭議款上退讓,他就失卻立場與法理;而宋楚瑜若要強行主張對這筆錢擁有所有權,他將重蹈百口莫辯的困境。即使親民黨正為債務所困,也萬萬沒有拿這種爭議之財充當黨務基金的道理;否則,如何理直氣壯面對選民?
馬宋會上,若任何一黨企圖把二點四億的提存款和選舉提名問題掛勾,當作政治交易籌碼,勢必成為醜聞。國親的合作雖非水乳交融,至少在觀瞻上應營造“相交以義”的印象,不容用金錢汙染。馬宋之會,也許可就兩黨如何處理這筆款項作出更好的決定,諸如共同培養人才、共同推動社會公益等,或是創造雙贏之道。這筆錢自始就是禍害,切勿再用它來進行輿論不容的政治交易。
親民黨從兩千年的顛峰走到今天的地步,其實是主客觀環境使然。宋楚瑜當年在“總統”大選拿下四百多萬票,數年後在台北市長選舉只拿到五萬票;這說明了雖是紅“橘”一時,此刻已不知不覺消溶在泛藍之中。這不只是宋楚瑜的時不我與,也是親民黨的定位困境。如今,橘若想奪藍而出,必須要有更積極、熱情的經營;但親民黨近年的社會參與近乎偃旗息鼓,到選舉才出來插旗卡位,不利爭取人心。
以海峽兩岸偌大的鴻溝,雙方都可以談了;以國、親的淵源,更應無不能談的事。政黨間的糾葛或者不易釐清,但站在台灣大局的高度看,理路也許就清晰得多。馬英九作為泛藍共主,要展現出寬闊的氣度;宋楚瑜為了自己和親民黨的歷史評價,要在“建設者”及“破壞者”角色中作出準確抉擇。李扁二人交惡至此,堪為馬宋借鏡;台灣已飽嘗倒退之苦,兩黨勿再重演親痛仇快的歷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