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我碰到很多漢語非常流利的當地人。澳大利亞研究中國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墨大有一個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博士研究生交流互動學習小組。這個小組每年舉辦6次研討會,供所有學科中研究中國問題的同學交流互動。這個平台已經存在快10年了,協助培養出了很多研究中國問題的高水平博士。
我感覺只要在中國待過的人,如果選擇讀博士,大部分都會選擇從事和中國相關的比較研究。我認識一個澳洲同學,她的博士論文是研究中國雲南侗族的大歌。她只是很偶然的一次機會到中國,就被當地音樂吸引住了。當時,她連漢語都聽不懂,但她在侗族的村莊裡住了兩年後,結果把漢語和侗族語言都學會了。她5年讀完了博士課程,算很快的。
中國青年報:你覺得澳洲青年和中國青年最大的不同在哪兒?
張浩:當地學生選擇更加自由,讀博士更多出於自己的興趣。法學院很多讀博士的當地同學,都曾在相關領域工作過很多年,發現感興趣的問題後,才來全職或者兼職做相關研究。而中國學生讀博士的平均年齡都偏小。
中國青年報:去澳大利亞留學的人年年增多,你對這些學子的建議是什麼?
張浩:在澳留學最大的“痛”是心理壓力。讀博士,壓力很大,文科的博士生活相對獨立,不會涉及很多項目的參與和協作,更多的是自己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