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倫敦與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行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 |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英國《經濟學家》7月2日載文《美國須擔心其對中國的態度與歐洲不同》,摘要如下:
歐洲展開紅地毯,美國卻紅霧彌漫。中國總理本周的歐洲之行凸顯大西洋兩岸對中國經濟實力截然不同的態度。歐洲領導人陷入歐元區危機,希望中國購買更多歐債;美國政客卻擔心欠債太多。在歐洲人看來,人民幣只是諸多問題之一;而美國人似乎只對人民幣耿耿於懷。中國公司在歐洲廣受歡迎;在美國卻常遭懷疑的審視。
歐元區邊緣國家的代表們一個勁飛往北京尋求幫助。甚至連實力更強的歐洲經濟體,也傾向推動而非阻止中國投資。這種態度會帶來巨大影響。中國的資金已見之於亞非拉,從秘魯銅礦、坦桑尼亞農地到澳大利亞煉鋁廠,無所不買。但中國崛起的下個階段已經開始,這次將集中於歐洲。
中國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公司想要獲得新的競爭優勢,如西方的品牌和營銷技能。美國是中國的當然之選。但一個是超級大國,另一個是緊迫不舍的龍,雙方經貿摩擦不斷。2005年中海油被迫退出併購優尼科後,許多中國大公司認為美國對其投資懷有敵意。這種看法未必全對。美國基於安全理由審查外來投資似乎並非只針對中國。但想要買下美國資產的中國企業,很有可能遭到游說組織和美國會議員的攻擊。許多中國公司因此選擇避開美國。
於是,更多資金流向歐洲。中國銀行在歐洲迅速拓展。大陸人搶購倫敦中心住宅。中國對歐洲投資的增速要快於在任何其他地區。歐洲人得到的不僅是資金。中國很快將成為最大經濟體,與中國公司結為夥伴是歐洲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