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人事變動,全面私有化的執行難度要大很多,尤其是在俄羅斯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都普遍低迷的背景中。此外,雖然關於梅德韋傑夫和普京兩人之間政策分歧的大多數猜測都沒有充分證據,但在對利用國有企業來推動經濟轉型問題上兩人基本觀念和政策主張上的差別卻是相對明確的。
2004年到2007年間,當時的普京政府還以特別立法、國家直接出資的方式先後設立了八家新的國家公司包括聯合飛機製造公司、聯合船舶製造公司、發展銀行、俄羅斯納米技術公司、俄羅斯核能公司、住房改革基金等,分別用以整合部分製造業、鼓勵戰略性新技術開發創新和配合政府在社會福利領域推進所謂的“國民計劃”。這些企業目前還沒有一家進入這次擴大了的私有化名單,而關於這些國有企業是完成了私有企業不能完成的公共職能還是助長腐敗、浪費公共資源的爭論過去幾年在俄羅斯國內也一直沒有停歇。
俄羅斯政府內力挺私有化派別這次的“集體發聲”,更是希望在年底的議會選舉和明年的總統選舉前,通過積極造勢爭取鎖定作為他們經濟政策體系中最重要的私有化政策,為今後逐步打破過去10年來形成的“國家資本主義”體制奠定基礎,由此引發的爭論甚至衝突毫無疑問也將是接下去俄羅斯選舉年的一個重要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