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新華網報道, 在當前信貸資金緊縮的背景下,小企業融資難尤顯突出。如何打破成本高企、渠道缺乏、風險控制這三大桎梏,成為相關調控部門、金融機構、企業需要作答的問題。
如何在信貸緊縮之下降低融資成本?
“根據風險溢價的原則定價,小企業貸款利率一直較高,這一情況在信貸緊縮下尤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說。
去年以來,我國12次上調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大規模回收流動性。一系列緊縮政策使得小企業資金鏈緊綳、融資成本高企的問題更為凸顯。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教授趙錫軍認為,多次提高存准率對中小企業影響較大。銀行的資金絕大多數流向占比1%、風險較低的大企業。
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小企業的資金指數總體處於景氣臨界值以下,只有17%的企業反饋流動資金充足。
資金稀缺,價高者得。目前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上浮甚至達到50%。民間借貸資金暗流湧動,不過成本更高。“甚至能在基準利率上浮200%至300%。”光大北京分行中小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時建明說。
“要降低間接融資成本,需要發展各種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並各司其職。”杜曉山舉例說,大型商業銀行按傳統模式做小企業業務將不可避免地推高成本。他們應該通過設立專營機構等方法創新產品,而小額貸款公司、社區銀行則應該將服務小企業作為主業。
“此外,大型銀行資金雄厚,可以擴大對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批發額。”杜曉山說,目前小額貸款公司可從商業銀行批發自有資本金0.5倍的資金,未來可考慮逐步擴大這一倍數。
結構失衡問題需要通過調控解決。杜曉山表示,發揮財政政策在結構性調控方面的優勢,給予小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小企業稅收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