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倫敦英國皇家學會發表演講。 |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英國《西部晨報》7月9日載文《我們無法忽視中國的13.3億個理由》,摘要如下:
溫家寶總理近期的英國之行,是中國在世界市場上日益具有統治力的歷史性事件。從發展經濟和貿易關係的角度,此次簽署約14億英鎊貿易協議的來訪無疑是成功的。但某些批評者卻因此感到“酸溜溜”的,他們指出德國與中國簽署的貿易協議更有價值。
對我們而言,重點是製造愈發富裕的中國人希望購買的商品。當前的對華貿易失衡必須得到改變。溫家寶表示,中國的下個五年規劃將集中精力促進國內增長、消費並進一步實現中國經濟的國際化。有著13.3億人口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國內和國外的商人均不能忽視此類數據。英國的投資者也概莫能外。利潤來自於消費需求,但西方或發達世界並不擁有此類促進消費增長的年輕人口。此外,由於每個西方政府和大多數民眾都債台高築,西方也不具有這種貨幣實力。
作為自由民主的公民,西方人對於中國政府對待敢於挑戰“常規”的異見人士的態度肯定持保留意見。但我10年前訪問中國的印象表明,儘管我們可能鄙視中國的做法,但大多數中國民眾認可它,而且其弊端或許在長處面前顯得無足輕重。
在我看來,英國的問題之一是我們能夠並經常每5年甚至在更短的時間內更換政府。有時甚至未經深思熟慮。中國有建立在歷史發展基礎上的5年規劃,而且每個規劃之間都有連續性。中國能辨清前進方向,但這在英國幾無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