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光明日報載文指出,今年3月30日,經選舉產生的緬甸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國家權力依法正式交接,標誌著長達半個世紀的軍人政府劃上句號,緬甸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重要的轉型期。在民選新政府即將屆滿百日之際,仔細觀察和對比體會,不難發現,無論外交上還是內政方面,新政府正在發生著新變化。
在外交領域緬甸新政府日益自信和活躍。就職當日,吳登盛總統在聯邦議會發表就職演說闡明新政府外交政策時,有四句話是核心:奉行自主、積極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願意發展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呼籲停止對緬施壓。新總統向緬甸民眾和國際社會發出明確信號,新政府將秉承過去政府的政策基礎,同時打開國門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社會活動,化解和減少國際壓力和不公正待遇,為國家和人民爭取與他國一樣的平等發展權。稍後,吳登盛在印尼雅加達召開的東盟峰會上主動提出緬甸承辦2014年東盟峰會並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
有評論認為,緬甸新國家領導人國際外交舞台上的首次亮相“華麗、積極、成功”。5月26日至28日,吳登盛總統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元首一致同意,順應形勢發展需要,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此舉,再次贏得國際社會關注和贊許。
隨之而來,國際社會對緬甸新政府的態度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特別是西方國家由最初對緬甸大選“公正性、代表性、合法性的公開質疑”轉為默認和接納。與緬甸傳統友好國家印度外長、俄羅斯副外長來訪“相映成趣”的是,西方國家也紛紛效行,澳大利亞外長成為“十幾年來首位訪緬的西方國家外長”,美國參議員麥坎恩及多位國務院高官、挪威、德國、日本副外長及歐盟官員也走馬燈似的訪問仰光。此間國際問題觀察家評論說,雖然西方國家在解除對緬制裁方面先決條件多多,但不難看出,它們與緬新政府改善關係的心情還是相當急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