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在中山兩字後還有改動的痕跡。(中評社鄒巧韻攝) |
中評社武漢7月16日電(記者 鄒巧韻)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代名艦“中山艦”現正保存於武漢中山艦博物館中。1938年抗日武漢會戰中,前甲板被日機炸彈轟出大窟窿的彈孔原狀保存;導致沉船、右舷船板鋼板遭撕裂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再現當年與日軍浴血奮戰的場景。
海峽兩岸記者“重走辛亥路”聯合採訪團15日上午參觀武漢中山艦博物館。中山艦博物館館長館長王瑞華表示,展出中山艦的重要意義,一是緬懷孫中山的豐功偉績,二是紀念抗日陣亡將士,他們都是民族英雄。
王瑞華說,中山艦1913年正式加入中國海軍,至今也是將近一百年的歷史;經歷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與孫中山緊緊相連。原名永豐艦的中山艦,1925年因紀念孫中山而改名。1938年於武漢會戰中,遭日機炸沉,為歷史一代名艦。
長62.48米、寬9米的中山艦艦體復原陳列區,展示指揮室、旗房、電報房與艦長室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前甲板的彈孔與右舷船板的撕裂痕跡。解說員說, 1938年武漢會戰中,中山艦遭日機輪番轟炸,艦體上發現彈洞六處,右舷船板的撕裂痕跡是中山艦沉沒致命傷。日機炸彈丟在右舷水域處,炸彈在水中爆炸,衝擊力撕裂艦體鋼板,造成鍋爐艙積水,不到3分鐘,艦體進水40多米;整格戰鬥過程約50多分鐘,10分鐘後中山艦即下沉,消失於江面。
當時艦長薩師俊亦為前甲板的炸彈所傷,炸彈落在甲板上,薩右腿炸斷、右肩重創,官兵們將他拖至舢舨;日軍繼續掃射舢舨,使得包括艦長25名將士壯烈犧牲。當時艦上人數約50多名,25名犧牲,18人生還,其餘失蹤。
中山艦1997年打撈出水,2001年修復竣工,08年遷入中山艦博物館陳列廳。為配合辛亥百年,現正重新進行布置,10月初對外開放。館內展覽分三大塊,一是中山艦艦體復原陳列區、二是一代名艦史蹟展、三是出水文物精品展;在5千件文物中,挑選近3百件文物進行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