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第二產業比重應該控制在30%,但目前比重已達46%。 |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日本新華僑報》7月18日載文《日本為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提供鏡鑒》,摘要如下:
在過去的30多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謂成績輝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原有的增長模式也面臨著挑戰,產業結構調整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
從需求結構調整看,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消費是對的,但缺乏培養和形成中等收入者的政策和機制安排,廣大民眾收入上不去就增加不了消費、擴大不了內需,這是中國當前遇到的矛盾。收入政策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上都不利於增加消費,而是有利於增加儲蓄和投資。
在宏觀上,國民收入分配在不斷向政府和企業傾斜。比如1992年到2008年,考慮到非預算收入,就是把賣地收入也算上,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上升了將近4%,企業所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上升8%,民眾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2%。政府、企業拿的錢越多,就越傾向於投資,而消費主體是老百姓。最近有一個新問題,中國儲蓄增加的最大貢獻者不是民眾,而是企業。
當前中國已經處於中上等收入國家之列,但產業結構仍然是一種適應生產型社會的產業結構,第二產業過大,第三產業比重低。按道理說,中國第二產業比重應該在30%,但目前第二產業比重達到46%;第三產業比重應該是60%以上,但目前服務業比重只有43%。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產業結構面臨難題。產業結構業已被中國政府列入“十二五”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