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宗海:即使北京有意展開“政治談判”動作,也會把兩個重要“變數”納入考量。 |
中評社台北7月21日電/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所所長邵宗海教授今天在旺報撰文指出,雖然馬英九已多次強調,在他任內兩岸不會進行相關政治議題的談判。但是如此論述,還是需要有兩點背景因素來澄清:一是“兩岸政治對話”固然需要雙方同意才會進行,可是一旦北京堅持推動,台北是否存在繼續強拒的抗壓性?另一是台海安全與參與國際空間的問題,攸關台北權益,一旦形成對台北比較有利的發展,它還要不要繼續排斥與這些權益有關的“兩岸政治對話”?
平等協商與穩步推進
文章分析,“胡六點”中已經清楚提出兩岸要進行“談判”的需要性。譬如說,胡在文中提醒,“通過交流合作增進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通過協商談判積累共識、減少分歧,循序漸進解決問題”。又譬如說,胡在文中重申,“我們應該把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最重要的是,胡已界定“兩岸政治談判”的需要性,因為他認為,通過平等協商,可以“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歷史遺留的問題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
其實,最坦白表達兩岸應準備部署“兩岸政治談判”的,是王毅在2010年3月分別接受香港與台北2家報社的專訪,訪問內容既長又廣,涵蓋的層面幾乎論及整個兩岸關係的發展,其中對兩岸可能進入政治的接觸,有著邏輯性的論述。
2010年3月12日王毅接受香港《大公報》訪問時指出,今年兩岸關係的關鍵字是“穩步推進”。王毅說,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得到兩岸民眾廣泛支援以及國際社會普遍歡迎,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必然趨勢;但在此進程中,需要解決各種問題,克服各種困難,排除各種干擾。
把握節奏勢頭不停滯
關於“穩步推進”,王毅具體闡述了3點內涵。第一是把握好節奏。考慮到兩岸關係的複雜性,推進兩岸關係還是要關注兩岸民眾最關切的問題,關注最直接涉及兩岸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繼續按照“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基本思路,從兩岸雙方有基礎、有條件、有較多共識的領域來持續推進。對於一些條件還不太成熟的領域和問題,則要積極地創造條件,積累資源,而不是視而不見,消極等待。
第二是保持好勢頭。兩岸關係發展的速度,快一點或慢一點,都不是實質問題。關鍵是不能停滯不前,更不能倒退。第三是堅持正確方向。這就是要通過持續鞏固政治基礎來確保兩岸關係的正確走向,通過不斷深化政治互信為兩岸關係提供積極引導和動力。
2010年3月30日王毅接受《旺報》訪問,表示“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是兩岸雙方都贊成的思路”。但是關於政治問題,王毅沒有避諱的指出,“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什麼問題都可以談”。王毅認為,政治問題是客觀存在,隨著兩岸關係向前發展,這些問題終歸是繞不開的,只有積極面對並最終破解政治難題,才真正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也才能使兩岸關係的基礎更加牢固,道路更加寬廣,從而更加行穩致遠。
至於什麼時候談?談什麼?怎麼談?王毅說,這需要雙方商量,達成一致後,才可能坐下來談。王毅特別強調,大陸是有耐心的,但這並不等於雙方現在就什麼都不能做了。
變數與對台政策基調
文章認為,即使北京有意展開“政治談判”動作,也會把兩個重要“變數”納入考量。一是馬英九連任之後,他的就職演說將如何納入對“兩岸政治對話”的說法;另一則是胡錦濤任內最後一次重要文件“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將如何陳述北京對“兩岸政治對話”的推動,很顯然的,後者的說詞將受到前者態度與說法的影響。
不管如何,胡錦濤說過的這句話,“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步驟推進兩岸協商”這個程序,以及胡錦濤提過,“雙方也要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積極創造條件”這句提醒,仍是2012年兩岸關係推進過程中,中共對台政策的基調。設若馬英九順利連任,在2016年任期結束前,北京一定會將一些較能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對台灣有利的“政治議題”推出,它必然會思考台北當局與台灣人民的感受,但它也要了解,一旦錯過馬的連任期間,機會將不再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