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明顯的危機則是沿海製造業的“民工荒”,在勞動力供應短缺的當下,勞力成本大幅上升,而這最終攤薄了企業利潤。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叫“劉易斯拐點”的名詞,意指勞動力從充分供給變化為大量短缺的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意味著,一味依靠廉價勞動力創造企業利潤,以低廉的產品價格優勢獲取競爭力的人口紅利時代將一去不返。很顯然,目前時不時侵襲沿海的“民工荒”乃至不斷增長的工人工資,就讓以加工製造業為代表的沿海產業站在了這樣的“劉易斯拐點”上。
“劉易斯拐點”的到來,意味著企業必須為之支付更多的勞力成本,卻也為企業從勞動密集向技術、資本密集的升級轉化提出了新的課題。儘管為了規避勞力成本壓力,一些企業開始進行空間轉移,比如向內地欠發達乃至越南等勞力成本更低的地方遷移。但企業要實現長久生存,還是必須產業升級,而升級必備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資金。
很明顯,在當下貨幣政策偏緊,銀根緊縮的情境下,銀行更青睞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而中小企業則普遍陷入了融資困境,這就回到了當年合俊倒閉的課題上。如何讓企業脫離工資成本高企、融資難度加大的雙重困境?如何在通脹情境下,既能讓貨幣政策發力使物價回落,從而降低企業原材料成本,又不至於在緊縮銀根之下傷了中小企業的融資信心?這些都是公共政策部門必須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