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21日電/中國時報前社長王健壯今天在該報撰文,評析近期備受爭議與打擊的梅鐸帝國。文章主要內容摘編如下。
一九九五年六月,工黨黨魁布萊爾從倫敦飛到澳洲外海的海曼島,他飛行大半個地球的目的祇有一個:應邀到島上與梅鐸見面。
二○○八年八月,保守黨黨魁卡梅倫在伊斯坦堡機場搭上一架灣流型私人客機,飛往希臘外海的聖托里尼島,在蔚藍愛情海中一艘豪華遊艇上等待他的也是梅鐸。
布萊爾跟梅鐸見面後,一向支持保守黨的《太陽報》開始轉向支持工黨,九七年大選,《太陽報》在頭版以斗大標題寫著:“太陽報支持布萊爾”;布萊爾入主唐寧街十號後,梅鐸連續十二年不改支持工黨的初衷。
卡梅倫與梅鐸見面後,梅鐸旗下的報紙對保守黨敵意大減;二○一○年五月大選時,《太陽報》在頭版又以斗大標題“工黨失敗了”,表態支持卡梅倫;卡梅倫在唐寧街辦公的第一天早上,接見的第一位客人就是從後門進來的梅鐸。
梅鐸雖然至今仍未入籍英國,但他卻是“英國最有權力的非英國人”,政客跟他見面像朝聖,選舉時更爭相要獲得他的背書。前任首相布朗敗選至今,仍然相信他是敗在《太陽報》手上;現任工黨黨魁米利班也承認西敏寺有個迷思:如果沒有梅鐸與《太陽報》的支持,任何人都很難打贏選戰。
但梅鐸不僅對選舉有影響力,對首相的執政也有一言九鼎的分量。柴契爾夫人替他打開了壟斷英國跨媒體投資經營的大門,他也以擁護柴契爾主義作為回報,甚至不惜開革當時反柴契爾的《泰晤士報》總編輯;卡梅倫當首相後,梅鐸給他的忠告也是:不要偏離柴契爾路線。
布萊爾任內,梅鐸的影響力更大到被人戲封為“內閣第二十四號閣員”。他反對歐盟,因此讓布萊爾的歐盟政策瞻前顧後,布萊爾反對歐憲公投,更讓梅鐸氣到在《世界新聞報》上以“叛徒”稱他;英國決定出兵伊拉克前十天,布萊爾與梅鐸曾在電話上長談三次。繼任的布朗每做重大決策前,也一定會問幕僚:“梅鐸會怎麼看?”
卡梅倫雖然才執政十四個月,但許多人卻懷疑他與梅鐸也有“浮士德的交易”。梅鐸收購天空電視股權本來歸商務部管轄,但卡梅倫卻將審核權轉移給一向對梅鐸友好的文化部,擺明了就是要對梅鐸放水。
而且,梅鐸的親信、《世界新聞報》前任總編輯庫爾森,更從卡梅倫當黨魁時就擔任他的新聞幕僚,一路跟隨他進首相府,儼然是梅鐸派在首相身邊的監軍,梅鐸即使遠在澳洲,首相府的一舉一動仍然在他掌握之中。
米利班雖與梅鐸結交不深,但他聘用曾任《泰晤士報》的記者替他專責處理媒體危機,也讓人認為他有意拉攏梅鐸。今年六月下旬,梅鐸在肯辛頓宮舉辦夏季宴會時,雖然竊聽醜聞仍在熱頭上,但米利班卻帶著多位影子閣員赴會,與梅鐸集團成員共飲香檳、大啖生蠔。
但吃完“梅鐸宴”才兩周,米利班卻成了反梅鐸的頭號先鋒,他要求梅鐸集團高層請辭謝罪,要求取消天空電視交易,要求拆解梅鐸集團版圖,要求卡梅倫為用人不當道歉,他的理由是:“我們過去都因為太害怕梅鐸,因此才犯下了太多‘有權力但不負責任’的錯誤”。
過去四十年,任何政客如果敢跟梅鐸對抗,即使祇是稍微出言不遜,其結果就如同政治自殺;米利班在決定反梅鐸前,就曾接到許多通來自梅鐸集團的電話,其中最具威脅性的一句話是:“如果你非要針對個人而來,那就別怪我們也會針對個人回應”。
但米利班的聲望卻因反梅鐸而上升,卡梅倫因為遲未與梅鐸集團劃清界線,而面臨執政危機,逼得他不得不表態嚴辦醜聞到底;與梅鐸一向有通家之好關係的布朗,更主動爆料梅鐸集團竊侵他電話、帳戶與醫療錄長達十年之久;每個政客都加入了反梅鐸陣營。
帝國即將崩解,太陽已然殞落,梅鐸在英國呼風喚雨四十年,但現在卻像罪犯一樣,在西敏寺被那些曾經向他磕頭並奉他為“太陽王”的政客嚴詞拷問;他雖然寫下了“政媒複合體”的一頁傳奇,但這頁傳奇卻以如此淒涼結局收場,也難怪有人說:“連莎士比亞也寫不出這樣的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