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製造的高難度合力
在中國跳水講究“穩字當頭”、難度其次的時候,外國選手普遍由於自身能力強、衝擊高難度動作不在話下,紛紛以“高難度”向中國跳水發起衝擊。比如男子3米板上的俄羅斯選手扎哈洛夫、庫茲涅佐夫、墨西哥選手桑切斯、卡斯蒂略、墨西哥的美女冠軍埃斯皮諾薩等。
正如埃斯皮諾薩的中國教練馬進所言,相比中國運動員每周訓練8小時,並且有優越的硬件設施,外國運動員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訓練技術,也不喜歡扣細節,他們衝擊高難度完全憑借自身的能力和興趣,無所畏懼。“他們知道,比技術細節肯定不如中國選手,但如果用高難度動作來衝擊中國,也許還有一些機會,”馬進說。
當一群“無所畏懼”的外國選手形成合力面對中國跳水的時候,他們早晚會“偷襲成功”,就像2009年羅馬世錦賽獲得男、女10米台冠軍的戴利和埃斯皮諾薩,以及2008年奧運會的男台冠軍馬修。
其實,中國跳水採取的“以穩定對抗高難度”的一貫做法很實用,一方面加強動作穩定性,修好“大樓地基”,另一方面也在有選擇地提高難度,儲備新動作,打造“高精尖”。
上海世錦賽10金包攬,對於中國跳水來說是傳奇,但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