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盟許多國家,許多普通民眾對《環球時報》記者談起各自國家與中國的關係,也並不特別關心南海爭端之類的問題,他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這兩年,越南經濟起伏很大,給就業帶來空前壓力。據越南官方統計,今年至少需要20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而預計僅能提供約150 萬個,即有約50萬人找不到工作。這還不算因土地減少而失業的農村人口。就業已經成為這個國家穩定的基礎。
在距河內大約50多公里的上浮流村,一名越共老黨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全家現在最大的事情就是為即將高中畢業的孩子謀劃一個更好的前途。“兒子學習成績一般,考公立大學很難,上私立大學學費太高,家裡負擔過重。”當說起鄰居家的孩子現在一家日本企業工作,月薪相當於人民幣五六千,這個老人是滿臉的羨慕。
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一些領域存在著競爭關係。在泰國各種購物中心和街頭小店,“中國製造”幾乎隨處可見。大商店裡賣的國際名牌,有不少“中國製造”;唐人街和街頭小攤上賣的“仿製品”也有很多“中國製造”,優質的、中檔的、質劣的,“中國製造”各個層次都有。
一名在泰國經商多年的華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中國,一個泰銖能買到兩三支鉛筆,而在泰國,生產一支鉛筆光成本就得一個泰銖。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泰國生產鉛筆的工廠會不會關閉,要是關閉了工人去做什麼?勞動力轉移說起來輕巧,做起來其實很難。當他們無法與“中國製造”競爭,面臨的很可能就是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