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華依靠或排斥 韓國人挺糾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8 00:42:09  


 
  隨後,記者到韓國成均館大學聽一名中國教授演講。這名旅居日韓多年的教授在這裡教中文,他對韓國表現出的對漢文化的排斥感觸頗深:“全球化在很多國家都很時髦,但韓國是特例,比如大學要求中文系老師用英語教中文。現在的韓國,除了歷史遺跡和中餐館,很少能見到漢字。”這名中國教授還說,很多中國人到韓國旅遊會發現,韓國一些地鐵報站時也會用中文,但是用中文說“下一站是”,再用韓語報站名,中國人根本聽不懂到了哪裡,“真不知這樣的中文報站到底是讓誰聽的”。

  在互聯網上,韓國某教授主張“漢字由韓國人發明”、“孔子是韓國人”等言論最易激發中國網民的反感情緒。當記者向韓國首爾大學法學院一名大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時,他顯得非常憤怒:“韓國確實有一些不像話的人這樣說,但大多數人都明白事理,不相信這樣的鬼理論。”他對記者說,他身邊真正“厭華”的人並不多,但中國對韓國文化的獨立性和獨特性尊重不夠,這確實是韓國人對中國持負面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中國人以大國自居,在韓國明顯表現出對‘小韓國’的蔑視,我們覺得很難受。”

  和世界上很多國家一樣,韓國平面媒體正在遭受網絡媒體的挑戰。數名韓國青年對記者表示,韓國網絡媒體對年輕一代的影響力比平面媒體大得多。首爾大學這名大學生說,韓國網絡的民族主義傾向非常嚴重,但主要表現為反日情緒。

  儘管中韓民間看似有不少互不理解的情緒,但此行記者也明顯感覺到韓國年輕人對中國的“無法忽視”。“每10個韓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從事和中國相關的工作”,這是記者此行聽到總結兩國經濟關係時提到最多的話,這個事實比那些幹巴巴的巨額貿易數字更能觸及韓國人的神經。首爾大學的學生說,韓國年輕人已經不抗拒中國的崛起,他們清楚地知道韓國應該搭順風車,希望中國成為韓國未來的“依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