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購填預算 到頭一場空
台灣對美F16—C/D戰機採購案能否成交,成為外界矚目的焦點。不過,此軍購案並非正式立案,而是因○六年陳水扁執政時,國防預算突增四百多億,軍方為“填預算”才臨時決定新增這項購案。這項“墊檔”的這項採購案,現卻演變成台美軍售的最重要觀察指標,讓軍方始料未及。
○一年時,美布什政府宣布八艘柴電潛艦在內三項對台重大軍售案,台美關係進入前所未見的高峰期。到了○三年,美國國防部甚至主動邀請台灣加入美國新一代戰機“JSF”的研發行列。在此有利環境下,台灣空軍著手規畫第三代戰機採購案,並直接鎖定參與具有JSF聯合攻擊機特性的F—35戰機研發計劃。
未料在○四年台美關係開始低盪,加上美國同意的潛艦在內三項軍購案,台灣方面因預算問題遲遲沒有採購,隨後美方要求,日後除非台灣先編採購預算,否則不會主動宣布出售台灣武器。不僅維持數十年的美國對台軍售模式至此也開始轉變,美方也改變態度拒絕台灣參與F—35戰機研發計劃。
○六年,台灣回應美方要求,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三%,結果預算突然多出四百多億。軍方為填補預算,臨時決定採購二代半戰機用以取代老舊的F—5型戰機。不過最初向美洽詢的是美軍國民兵除役的F—15戰機,後來卻演變成採購F16—C/D戰機,原只打算採購四十四架,也因預算充足,後增至六十六架。
以當時台美軍售關係,不僅F16—C/D戰機採購案軍方胸有成足,就是連現有A/B型戰機的性能提升也視為理所當然,否則哪敢一次編足一千五百億預算,甚至連高敏感性的JDAM聯合直攻彈藥等飛彈都已列入預算準備一起買。
未料後來台美關係起伏不定,台灣卻仍把F16—C/D戰機採購案當成政治籌碼,加上大陸從中阻擾的結果,導致這項購案不僅出不了五角大廈,四年多來美方甚至不願公開回應此事。軍方人士表示,對於這項購案可能落空,台方應先找好台階下,否則到時難免被解讀成台美關係的挫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