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成本增 轉嫁中小企
廣東省民營企業研究會秘書長楊靖稱,今年陸續有不少企業幾乎被銀行逼死。情況肯定要比官方想象中更為嚴重。楊靖認為,2008年,銀行大量放貸,不少企業的舊債明年初即將到期,然而今年銀根縮緊的情況下,銀行審批續貸變得非常困難,這種情況持續將導致的後果是:續貸困難——企業倒閉——銀行壞賬——放貸風險升高——提高利率和門檻——企業融資成本再漲;要麼就是續貸困難——企業借民間貸款——高利息——企業倒閉——小額貸款公司或擔保公司壞賬——銀行壞賬。“我認識有十幾家企業,我最了解他們,有幾家已經沒有了。像現在民營企業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他們為了不讓資金鏈斷裂,就得去民間借貸,即高利貸,短暫的維持生存,這叫回光返照,因為不借錢不行,不然會死得更快,借到錢就死得慢一點,就像得了癌症一樣。現在有近20%的企業進入這種慢性自殺,持續下去,明年肯定會有一個爆發期。”
貸款利率上浮30%
然而事實上,各大銀行今年已經加大對中小企業放貸。港資東亞銀行廣州分行業務經理段鵬稱,東亞銀行今年還特地成立了中小企業部,對中小企業放貸業務是銀行今年的重點,主要是因為銀監會加大對中小企放貸業務增量的考核。
記者了解到,民生銀行、廣發銀行等商業銀行都加大力度推出針對中小企業、微小企業的融資理財產品。
“這對大部分中小企業的作用只是杯水車薪,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貸業務非常謹慎,所有銀行都不敢放寬限制,且貸款基準利率普遍上浮30%以上,放款審批時間至少兩個月,不少企業拖也會被拖死。”楊靖指出,銀根緊縮的條件下,貸款成為一種資源,為規避風險,銀行就會傾向於向大中型企業來放款,而這些大中型企業是不缺錢的或者它本身就有足夠的資金,一方面大中型企業變成銀行強烈營銷的客戶,大家求著他;另外一方面,中小企業又缺少資金,因為它風險比較大,銀行不敢投入,造成了總量資金不是很緊,但局部很緊,不平衡。
段鵬對此認為,國家當年鼓勵放貸,各個銀行都投入很多資金去放貸,現在突然扭轉貨幣方向,加強對銀行貸存比資產的考核,造成銀行的壓力也特別大,放出去的貸款收回來不再續貸的話,企業可能會出問題,對銀行的資產也不好,而企業資金鏈緊繃的情況下,存款又不好做,銀行本身又造成壓力。“你有沒有發現今年各銀行推理財產品特別多,都在想辦法爭取更多的資金沉澱在銀行,爭取到更多的資金,就意味著銀行的資金成本更高了,為了維持一定的利潤的話,放貸的成本就增加了,還是為了獲取利差,這個成本又轉嫁到企業了,企業貸款的成本又高了。”
高利拆借蘊藏巨大風險
廣州越秀海印小額貸款公司總經理馬兆聰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海印成立兩年來,業務需求量太大,光越秀區的客戶都做不完。我們開業半年後就滿負荷運作,排隊貸款的現象一直都有。”記者在馬兆聰辦公室的門口發現,有一整排的透明櫥窗里面展示著各種各樣的牌匾,均是一些受惠企業送贈的感謝紀念,不少牌匾上寫的“救急解困”、“排憂解難”等字。
馬兆聰告訴記者,兩年來海印貸款一直保持“零壞賬”的紀錄。原因是可供選擇的客戶太多,可以最謹慎地放貸。他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的金融服務覆蓋面還是不廣。“說實話,沒有壞賬不是一個正常數,做生意一筆壞賬都沒有,只能說我們是挑著來做。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現象。從另一面來說,我們現在的資金量、資金規模還是有成長性,可以有更多的資金去做這件事。第二,在中小企業這個層面上看,他們對資金的需求還是非常大,遠遠滿足不了。”
記者了解到,小額貸款公司生意火爆,不少公司喜上眉梢之時,亦想乘機擴大市場份額,但也陷入自身資金不足的尷尬。有銀行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東莞去年開業的一家註冊資本1億元的小額貸款公司,開業後3個月內就用完了貸款額度。為了解決資金不足,去年就有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向當地銀行貸款1100萬元,而今年則增至5家,合計拆借1.798億元。
無抵押貸款月利10%
民間拆借愈演愈熱,很多投資無門的資金都開始湧向拆借領域,融資擔保機構、典當行爭先恐後地做民間拆借業務。“去銀行借錢,再拿出來拆借。如果有相熟的銀行里面的員工,就更加好辦了。”從事金融行業的張生向記者透露,有不少同業朋友因為和銀行關係好,轉去開了信用擔保公司,做起了放貸生意。“有些朋友的公司放貸金額巨大,一般2000萬以下的都不做,如果是拿抵押物作擔保貸款,貸款月利率為2.6%-2.8%;若無抵押貸款,月利率為7%-10%以上。”
目前民間拆借市場到底牽扯了多少資金在里面,其中又有多少是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恐怕沒有人能夠說得清。張生坦承:“隨著目前利率不斷高漲,帶來的風險也愈發加大。在經濟穩定增長時,這個風險還可能不是很大。可是一旦宏觀經濟發生逆轉,如此大規模、高利率的民間拆借帶來的風險是非常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