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決不讓落後的搜救技術延誤救援遇險戰友
2001年4月,王偉駕駛的戰機在南海上空失事後,祝龍石在工作本上記錄了一串數據:在1周搜救中,出動飛機83架次、艦船55艘次、兵力1萬多人次,搜尋海域3.6萬平方公里。
“如果當時的航空搜救設備再先進一點,也許……”他決心要研製出先進的航空搜救設備,不讓類似的悲劇重演。
這時,加強解放軍航空搜救能力的工程項目正好立項。祝龍石主動請纓,承擔了某型搜救機搜索定位系統的論證和研製任務。
“我們要對戰友生命高度負責,研製搜救系統來不得半點失誤!”經過反覆研究論證,祝龍石帶領課題組拿出了一套科學完整的方案:利用衛星定位技術,採取逐行向前、擴展矩形和扇形等搜索方式,通過救生電台觸發詢問來確定遇險飛行人員位置,並在機載綜合顯控系統上自動建立飛行航線,引導至搜尋目標上空。
“必須建立一套備份方案,才能確保萬無一失!”祝龍石又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針對衛星定位受到干擾無法準確定位的特殊情況,他又加載了採用信標機和定向儀搜索定位,從而保證在夜間甚至複雜氣象、地形條件下也能完成搜救任務。
2004年,初樣機在南方某基地試飛實驗。當“險情”發生後,加載搜索定位系統的某型搜救機,在陌生地域迅速展開搜救,僅用20分鐘就成功找到目標。
人物小傳:祝龍石,空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空軍高層次人才,全軍領航轟炸學科帶頭人,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4次榮立三等功,2010年被四總部表彰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 |